在大多数客家地区,只要有喜事,听到锣鼓声动,大多会伴随着舞动的狮子。但是在永汉上埔村的石头冚村小组,还有一支独树一帜的麒麟舞队,他们舞的是瑞兽“麒麟”。
陈财桂为大家示范石头冚村麒麟舞。
石头冚村麒麟舞是由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代表吉祥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麒麟居四灵之首。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上埔村的石头冚村的舞麒麟民俗虽然久远,但也曾一度濒于失传,直到小康盛世的出现,才再次登上舞台。
石头冚村小组村民陈财桂,是上埔石头冚村舞麒麟的传人,今年58岁,他早在16岁时就开始舞麒麟。据他介绍,上埔石头冚村的舞麒麟早在明清两朝就有了,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沉寂了几十年,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麒麟在村里又舞动起来了,尤其是2019年村里举办的外嫁女回娘家活动,由村长领队的麒麟舞在村里村外接亲人,广受媒体和外嫁亲人们的好评,可以说是大放光彩。
石头冚村麒麟舞是由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一人舞头,一人舞尾。据陈财桂介绍,一支麒麟队一般由15或16人组成,这些人各有分工,麒麟舞一般是两组,必须有4人担任,还有敲锣的、打镲的、耍钯头的、耍关刀的、打双刀的、舞枪的、打拳术的。一场演出,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热闹非凡。
舞麒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舞的人一般都要身强力壮,有深厚的武术功底。毕竟这是体力活,需要不少力气,而舞头的尤其讲究,要起引导作用,必须资质较深,要随着奏乐摆出各种形态动作,而舞尾的必须灵活,能充分理解头的意思,须做到尾随头动,那样才能和谐连贯。
通过舞麒麟,年轻人对本村习俗文化有了更深了解
现在,上埔石头冚村里逢年过节都会组织舞麒麟活动,一般由村祠堂开始一直舞到村文化广场,绕村一圈,寓意着为村民驱邪,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村里的麒麟舞也会接一些商演,一来是推广麒麟舞文化,二来是促进麒麟舞的传承,扩大麒麟舞的影响力。
麒麟舞的失而复兴,体现了社会的繁荣进步。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民俗活动,平常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很少聚到一起,通过舞麒麟,村里的年轻人都聚集到一起排练,除了可以联络感情外,更可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对本村的习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