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林场:漂流已吸引大批游客 拟打造省级森林公园

原标题

昔日荒山换新颜 接力护绿代代传
惠州市国有油田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5.63%,实现以良好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从市区驱车约90分钟,从汕湛高速龙门油田出口下来,再经5分钟车程,一幅青山环绕、绿水悠悠的生态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开——枝繁叶茂的广东润楠,生性活跃的野生白鹇,各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

  这里是惠州市国有油田林场,坐落于龙门县西南部,经营总面积70678.8亩(其中总场经营面积53919.6亩,将军帽分场经营面积16759.2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3368.8亩,占75.51%,构筑了一道辽阔的天然生态屏障。

  64年前,油田林场迎来了第一批植绿人,他们中有龙门县抽调过来的干部职工,有生活在附近的村民,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知青,他们凭着一把锄头、一双手,让原本光秃秃的大山变成一片林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护林人接续奋斗,该林场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不足30%达到目前的95.63%,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市国有油田林场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20多年坚守植下一片绿海

  距离场部约2公里,有一处被弃用30多年的护林站点——西坑护林站,是第一代护林人巡山住宿的地方。护林站仅约5平方米,墙壁早已斑驳不堪,向人们述说着林场往日的沧桑与变化。立于其后的是一棵干高冠大的润楠,枝干略为弯曲,树叶苍翠欲滴。“我是‘林二代’,从小在山里跑,那时树还很小,现在两个小朋友都合抱不住。”现任护林队长的李林生说,这曾是一棵独立于荒山的树,见证了油田林场从荒山变林海的奇迹,也验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油田林场始建于1958年,当时森林覆盖率只有28.45%,野草漫山遍野,可谓满目荒凉。面对山路崎岖的恶劣境况,第一代油田林场人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这片土地。“印象中,凌晨伸手不见五指时,父亲就带上干粮、扛着锄头上山去了。”李林生介绍,他父亲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南下广东的一员,从地方部队退役后,1963年来到油田林场参与建设工作。

  在李林生眼里,父亲的一生都在林场山间的“那一抹绿”中兢兢业业地奋斗着。“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一头箩筐挑着干粮、一头箩筐挑着我,到山上植树造林的场景。”李林生说,由于父母二人均是林场职工,为更好地照顾他,便时常把年幼的他带在身边。受到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徒步上山是家常便饭,起早摸黑更是工作常态。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1981年他也成为了一名林场人,凭借自己的坚守与努力,2019年9月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荣誉。

  李林生40余年来扎根林场、奉献林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亲等老一代林场人的影响。“从小感受着他们甘于艰苦的奉献精神,见证着这片林场从荒凉到生机盎然的华丽蜕变,我也逐渐地爱上了林场。”继承父亲的衣钵,李林生始终工作在护林第一线,生动演绎了两代林场人对这片山林炽热的爱。据统计,从建场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油田林场累计种植杉木34542亩。这笔财富为惠州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惠州人推进绿色增长的重要底蕴与支撑。

  立足生态建设实现高质量转型

  第一代林场人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为油田林场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奠定基础。20世纪80年代,是林场的木材盛产期,林木均实行统购统销,种植品类也以杉木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为主。1980年,在龙门县龙华镇石下塘村开办了油田林场将军帽分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油田林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建设号召,对林场实行分类经营,将大部分山林转化为生态公益林。林木采伐量从最高峰的1.3万多立方米不断锐减,直至2018年完全停止木材生产。限额采伐举措的推行,一度使林场经济十分困难,林场部分人员选择停薪留职;但大部分职工,还是选择和林场共进退,坚定地守护着这座大山,诠释了“以林为伴、以场为家”的林业人精神。

  停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后,油田林场在动植物多样性上取得丰硕成果:全场共有维管植物151科467属831种,野生动物也多达117种,其中更有全国独有物种——惠州虎颜花,该物种对环境要求极高,只生长在溪流边岩石缝隙中。而目前,也仅仅在油田林场部分区域能够寻觅到它的踪影,因此被冠以“惠州”之名。记者在溪谷虎颜花科普走廊看到,沿着石壁攀爬生长绽放的虎颜花有五叶粉色花瓣,花朵较小,而叶子又圆又大,形态婀娜多姿。

  因生态保护和动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优势,该林场吸引高校到此开展科研、共建实习基地。近年来,油田林场已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基地,通过和科研院校的深入联动,该林场在诸如惠州虎颜花研究、中草药种植等方向上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打好绿色引领这张牌,有效地释放出油田林场的经济新动能,从而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未来将打造特色省级森林公园

  近日,那棵古老的润楠树附近忽然变得热闹了起来。“由于年久失修,西坑护林站存在随时坍塌的风险。因此,我们请来建筑队进行修缮。”据油田林场资源管护股负责人王俊杰介绍,作为未来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西坑护林站将打造成集休憩、娱乐及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点。

  利用好优质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油田林场早在10年前便进行了实践。2006年,油田林场获批设立省级森林公园。通过和资深旅游开发商合作,该林场于2010年5月建成昆山峡漂流生态旅游项目。长达7公里的漂流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同时,也为附近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拉动了附近餐饮及住宿行业的发展,践行了乡村振兴的“林场担当”。

  “接下来,围绕着建设省级森林公园这一目标,油田林场将更充分地利用好资源禀赋,力图打造生态旅游的一大示范高地。”油田林场场长曾建辉说,接下来该林场将继续做好育林护林的基础工作,在护绿、添绿上狠下功夫;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好林场的天然优势,结合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记者注意到,油田林场场部后边的两层建筑楼进行了一次大的翻新,崭新的外墙和精致的窗台颇有特色。“这里原来是油田林场的职工住宿区,近些年空置以后,我们准备将其逐步改造成特色民宿。”曾建辉介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林场接下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其中,既包括服务于生态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有护林先进设备的升级和改善。“建设现代化林场也是我们的一大愿景。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引进和使用无人机、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北斗巡护系统等专业设备,提高林场管理能力和作业效率,最终改变原先粗放型发展模式。”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一行又经过了那棵苍翠挺拔的广东润楠。曾建辉说,这棵润楠树过去为护林员遮蔽风雨,如今又即将化身成特色观光地,向外界讲好林场故事。“林场里越来越多的树像这棵润楠一样历久弥新,用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来见证林场人代代相传绿色接力、永不停歇的坚守,也必将见证油田林场成长为惠州龙门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让更多人共创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陈相成 通讯员梁宇 郑文雄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