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我市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并再次捧回全国综治及平安建设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
平安法治惠州建设再现历史性飞跃
惠州再捧“长安杯”!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谈起对“平安惠州”的感受,市民老刘激动地说:“哎呀,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居乐业!重要的事情说3遍,哈哈哈。”从湖北到惠州生活30多年来,老刘在惠州娶妻生子,儿子也定居惠州娶妻生子,他看着这座城市从“平安”到“更平安”、从“幸福”到“更幸福”。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思维、法治观念、强基导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点,以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5年以来,我市是全省唯一连续6年综治及平安建设考评获全省优秀等次的地市,连续3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2017年,我市成功夺取全国综治及平安建设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
今年,我市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再捧“长安杯”,标志着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平安法治惠州建设又一次实现历史性飞跃!
警民一家亲。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践行“大平安”理念,“一盘棋”引领平安惠州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是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必然要求。我市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一盘棋”统筹推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
完善制度体系搭建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四梁八柱”
我市多年来持续推进构建“大平安”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40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市委平安办和9个专项组,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每年召开常委会及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和困难。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方向确定后,我市探索形成“1+1+N”系列文件,构建了以平安惠州建设实施方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全市矛盾化解、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基础网格划分、网格员职责指导意见等N个配套文件促落实的制度体系,搭建起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
建立跨部门牵头责任制实现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针对基层存在的各项工作瓶颈,我市坚持源头治理,建立跨部门牵头责任制,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问题治理。牵头部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责任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加强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专项治理,实现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比如,为严打整治盗采滥采河砂违法犯罪,我市推动建立“打防管建”一体化监管机制,近年来在扫黑除恶打击震慑和多部门协同共治下,盗采滥采沙石违法犯罪明显减少。
为让信息技术在各级综治中心联动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市市级综治中心已完成立项,计划明年6月建成,届时可围绕指挥中枢形成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联动一体化运行,进一步拓展提升综治中心的服务管理效能,全面推进现代化指挥、前瞻化研判、扁平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实体化运行、信息化支撑“六化融合”。
深化“大维稳”体系,“一体化”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惠州建设成为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市各政法机关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确保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2019年,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维稳示范点,我市受到省通报表扬。
群防群治保平安。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加快健全信息化立体化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让违法犯罪无处遁形。我市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加快健全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势推进重点治理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挂牌整治,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整治实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始终对走私、黄赌毒、电信诈骗、涉众金融等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市已建立起6万多人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和100多万人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共同守护平安惠州。此外,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飓风”专项行动、“全民禁毒工程”等多项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在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我市坚持深化“打伞破网”“打财断血”行动,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推进“头雁”工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战果丰硕,各项工作成果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省通报表扬。专项斗争结束后,我市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巩固提升专项斗争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聚焦信息网络、自然资源、工程建设、金融放贷、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六大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严惩涉黑恶违法犯罪及其“保护伞”。
今年以来,全市打掉涉自然资源领域非法采矿团伙3个、涉交通运输领域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涉金融放贷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有力整治了各行业领域涉黑恶突出问题,净化了行业秩序。
2017年以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逐年下降,没有发生重特大暴力恐怖活动、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此外,我市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医调委、住调委、金调委、校调委等第三方机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组建村级治安联防队 构建“大群防”新格局
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龙门县龙潭镇土湖村中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入户盗窃、诈骗和一些邻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村民普遍缺乏安全感。
直到2016年,龙门县龙潭镇以土湖村为试点,在该村组建了一支无偿服务的村级治安联防队。联防队员常年在村里开展不间断治安巡逻,随时了解、掌握村居基本情况,在治安防控、矛盾化解、防疫宣传等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土湖村治安联防队试点的成功经验成为撬动龙潭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的支点。龙潭全镇16个村(社区)已经全面组建治安联防队,构建起“大群防”新格局,民风日趋向好,治安环境全面好转。
激发“大治理”活力,“一张网”筑牢社会治理基石
社会治理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我市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六治”作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为平安惠州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党员网格员助力防疫。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建立五级负责制 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项工作。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惠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评选,共培育社会治理创新项目160个,撬动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共治,打造出“法制副主任”“复退军人之家”等享誉全国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公安机关“一村(居)一警”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闪亮名片。
全面推行网格治理,进一步优化全市13614个综合(基础)网格,整合重构基层综合网格8271个。全市共建成7个县级综治中心、77个镇级综治中心,并实现镇(街)综治中心心理服务室全覆盖目标等,从而全面建立起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实施、镇街强基固本、村居群防群治、基础网格精细管理的五级负责制,健全完善“六联”机制,不断推进网格治理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实现“大平安”。
各级各有关单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实施“一村(居)一警”机制,推动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政法委牵头的“三人小组”,落实社区网格化机制措施,在排查管控疫情方面取得了实质成效。
我市还坚持以智能化赋能“雪亮工程”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100%全覆盖,全面提升社会面各类风险的即时感知、精准响应水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类视频点8700路、卡口195套,1291个村(社区)的点位网络调通全部完成,实现村居综治中心视联网建设全覆盖。我市还不断加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建设,提升全市政法系统智能化水平。
惠城水口推行“百格计划”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网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惠城区水口街道将湖滨社区打造成维稳网格化管理示范点,推行“百格计划”,建立水口数字网络,探索破解流动人口和出租屋(自建房)社会治理难题。
水口街道将湖滨社区细分为100个小网格,其中将湖滨社区出租屋(自建房)最密集的第一网格细分为50个小网格,第二至第六网格各细分为10个小网格。建立“网格员—格长—楼长”层级管理制度,以网格共商参与社会治理,实现覆盖全域、直达末端的“区域网格”,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大小事务在网格中解决。同时,依托微信,建立主要包含网格管理、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三大功能板块的“线上”治理网格——“惠城水口数字网格通”小程序,实现了网格事件登记、派遣、办理、审查的闭环管理,确保事件处理全流程跟踪,最终实现群众反映的问题“云端集中受理、专业化精准办理”,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强化“大服务”格局 “一站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营商环境则体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营造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稳定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执法司法为民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连续三年获评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
落实法治政府责任制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全面依法治市,落实法治政府责任制;依法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大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市委政法委和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关于发现、甄别、移送涉嫌“套路贷”犯罪线索工作指引,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人民财产安全。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我市政法领域改革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司法办案各项指标持续向好,推进审判机关“双重领导”执行管理体制试点改革和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推动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守好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我市各级政法部门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逐步探索出更便捷更高效的举措,持续不断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政法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
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户政、车管等便民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出入境业务“智慧办证大厅”全覆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推出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移民和出入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领域131项便民利民举措。开展跨区域公益诉讼保护工作,全市公益诉讼立案数、起诉数均有所上升。
去年以来,我市高质量建立示范性乡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室)350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739宗。深化普法宣传,全市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新思维和新常态。
严打走私偷渡行为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对走私偷渡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压实主体责任,动员发动群众,走私偷渡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为我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为做好反走私反偷渡工作,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了健全完善反走私反偷渡工作机制专班,理顺执法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厘清执法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上下左右贯通”的反走私反偷渡统筹协调机制,系统推进反走私反偷渡工作。
此外,市委政法委还通过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设统一的反走私反偷渡应急指挥系统,加强各执法部门和县(区)、镇(街)的合作联动,形成“条块结合、左右互通、反应迅速”的反走私反偷渡“一盘棋”作战格局。
同时,市委政法委督促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加强海陆“两位一体”日常巡逻、巡查和设卡检查、防控,提高见警率;通过加强对涉走私偷渡重点人员、船舶的摸排登记和追踪监控工作,做好源头治理,多途径多手段打击大马力走私飞艇。
市委政法委还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沿海县(区)加快反走私光电雷达站等智能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近海岸雷达综合监控系统,通过雷达、光电、无人机、红外线、热成像、AIS设备等高新技术手段主动探测海面目标,实现对辖区海域目标主动监控、非法船只类型判断等。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平安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强一线信息情报收集和汇总,形成反走私反偷渡综合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成为反走私反偷渡工作的坚强后盾。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了“国门利剑2021”“净边2021”“净海2021”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市公安机关侦破一批涉走私刑事案件,逮捕100余名犯罪嫌疑人。
以再捧“长安杯”为新起点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惠州
当前,我市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1+9”工作部署,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接下来,我市将以再捧“长安杯”为新起点,接续奋斗、久久为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惠州,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赵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