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代表委员:做强实体经济 提升产业竞争力

原标题:  

代表委员畅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强实体经济 提升产业竞争力

  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3+7”工业园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做强实体经济,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市两会期间,我市亮出实体经济成绩单,代表、委员们表示倍感振奋。在分组讨论上,代表、委员围绕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已成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市政协委员、惠州中润达集团董事长丁龙奇建议,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建议政府参照证监会对不同行业、不同标准企业采取不同要求上市的做法,出台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招商选资和支持发展政策,为企业提供成本较低、集聚创新要素和优惠政策的发展空间。同时,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综合性服务等,引导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融资等服务。优化财税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强化间接融资支撑,推动银行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贷款。

  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助推器。

  “本土培育出来的中小企业会对惠州更加有感情有情怀,会把研发放在当地,会增大投资,把税源留在本地,我们应该吸引、培育更多扎根在惠州的中小企业,培育他们成为惠州产业界的参天大树,更好地助力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惠州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谭永生认为,在产业体系中,大、中、小企业是一个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对产业发展、经济的贡献也非常重要。龙头企业必然会带动中下游的中小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他建议,对于优质、拔尖、科研过硬的中小企业要有相关支持政策,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形成集聚效应,使市场主体变庞大,从而带动就业市场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生态链。

  立足县(区)实际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县(区)要立足自身发展现状、资源禀赋,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近年来,惠州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势能持续增强,重大产业项目逆势集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1”产业集群壮大、“3+7”工业园区的建设都离不开县(区)发展的沃土。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惠东,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应该说惠东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战场,这是光荣也是责任。”市人大代表、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说,在抓好实体经济上,要构建惠东的支柱产业,除了过去一些支柱产业外,有3个新的支柱产业可以努力,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大数据。他说,数字经济产业有机会发展成惠东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工作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语言朴实、内容充实、数据详实、作风务实、措施扎实,是一份稳中求进、务实为民、加油鼓劲的好报告,成绩令人振奋,目标催人奋进。”市人大代表、龙门县委书记段致辉说,龙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工作部署,立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发展定位,实施产业强县、乡村振兴、城镇焕新、生态赋能、民生幸福五大战略,奋力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坚持聚焦做强实体经济,壮大经济总量。聚焦做优一产,以丝苗米、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推动以特色高效农业牵引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做强二产,以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持续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加强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聚焦做强三产,不断优化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加快提升旅游服务环境和设施,高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助力解决本土海运企业运力审批难问题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惠州港扩能升级。引进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谋划建设惠州港现代物流集聚区,推动惠州港从产业港向贸易港、产业港并重转型,深度参与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南北出海新通道。

  目前惠州本土海运企业面临运力审批难问题。同时,由于本土海运企业少,金融机构对海运船舶了解不够,本土海运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相对较难,影响了本土海运企业做大做强。

  对此,丁龙奇建议,针对海运企业运力审批难、贷款难等问题,建议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助海运企业向省部申请运力,切实解决海运企业运力审批难问题。同时,参照其他省市对海运企业的扶持政策,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航运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性担保机制,缓解海运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海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刘炜炜 刘建威 朱丽婷 黄岸媚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