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模式力促垃圾分类“难点”变“亮点”

  随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分类意识逐渐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惠州将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通过构建垃圾减量机制、完善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推行“人、桶、车”同色分类运输、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让垃圾分类逐步从“盆景”变为“风景”,让垃圾分类“难点”变“亮点”,打造垃圾分类“惠州经验”,赋能美丽惠州建设。

市民玩互动游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容佳宁摄

  合力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必须举全市之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我市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明确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巩固提升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联动管理效能,加强条块协作,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今年全市各部门、各县(区)将不断压实部门责任、属地责任。市直部门通过联合聚力推进源头减量工作,一方面市发改、商务、文广旅体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治理机制,出台有关源头减量治理方案;另一方面,市生态环境和市场监管部门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县(区)也纷纷按下垃圾分类“加速键”,惠城、大亚湾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将着力提质增效,惠阳、仲恺将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惠东、博罗、龙门各建成2个示范街道。

  以大亚湾区为例,去年,该区成功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年2月18日,大亚湾区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会,通过明确任务目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助力示范片区创建成果提质增效。

  宣传引导全面铺开亮点纷呈

  垃圾分类,宣传先行。1~2月,惠州生活垃圾分类专班、各县(区)通过全媒体、户外广告屏、宣传大篷车等宣传载体,采取宣讲等活动形式,聚焦重点人群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和进校园、进社区等宣传活动。

  惠城区强化宣传引导,各街道结合辖区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垃圾分类“一街道一特色”,桥东街道建设主题科普长廊,设置家庭厨余垃圾袋一户一码,提高分类实效;桥西街道利用语音小助手,随时随地提醒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江南街道在祝屋巷文旅街区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宣传。同时,积极整合户外广告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载体,营造全民参与浓厚氛围。

  惠阳区通过在主流媒体刊发新闻,发动社区、志愿者等多管齐下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2月份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支援活动43次,总参与人数达1430人次。

  惠东县实施县城松岭路环卫设施提升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环境卫生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一条街。据悉,该工程将投入30万元配套建设1个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站、一批垃圾分类桶(果皮箱)和1个环卫工人驿站,同时对厕所进行升级改造。接下来,惠东县将以松岭路为依托,开启卫生宣传普及工程。

  博罗县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创新宣传方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发挥阵地宣传资源效能,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技能,推动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相结合。同时,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在宣传实践中与雷锋精神的内涵相结合,不断丰富垃圾分类工作内容。

  仲恺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办联合多个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及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今年1~2月,仲恺区共开展宣传139场、培训11场,派发宣传单张1万多份,“八大类”场所开展检查10次,检查点位62个。

  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是推动垃圾分类开展的重要保障。今年,惠州将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市城管执法局将推动惠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标升级,今年,惠阳、博罗、仲恺、大亚湾要确保在年底前,建成运营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惠阳、博罗、仲恺要进一步推动焚烧项目建设,切实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除惠东外,其他县(区)今年底前要完成6座大件、园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满足大件和园林垃圾全量处理需求。仲恺高新区环境生态园(一期)(项目包括日处理量120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

  与此同时,惠州正全力推动“四分类”收集点(站)设施的建设和提标升级。惠阳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属地街道齐发力,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升级改造,截至2月底,三个街道已完成62个居民小区15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升级改造,并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对各类场所分类投放点的升级改造工作。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