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惠州市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编者按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残联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十三五”时期,我市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残助残政策,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值此5月15日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我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十三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亮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担当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身有残疾,暖心的呵护就在身边;生活不便,隐形的翅膀助其飞翔;遭遇困境,“娘家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十三五”以来,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残联”)始终坚持残疾人在残疾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各项残疾人事业取得可喜成绩,残疾人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救助、教育就业、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在惠州,20多万残疾人作为大家庭的一员,与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惠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老师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是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残疾人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一直以来,全市残联系统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以高标准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惠阳区秋长街道岭湖村肢体一级残疾人阿健,常年坐在家人自制的封闭式“学步车”里,随着年龄增长,进出“学步车”越来越困难。了解阿健实际情况后,残联工作人员当即为其制定辅具个性化适配方案,将一台后开合台式助行架改造成可活动、可拆卸的家庭“座驾”,并增配加厚坐垫,让阿健用起来更舒适,也方便家人辅助其进出,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党和政府送来的不仅是一件辅助器具,更是一份关爱、一份温暖。”阿健的家人感激地说。

  这只是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市残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按照“小切口大变化”的工作原则,聚焦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残疾人群体关注的问题,列出18项民生实事清单,其中“解决残疾人就业专项工作”被列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实现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党建工作全覆盖,着眼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再苦再累,我也不会放弃他。”家住市区中山东路的刘青玲,儿子因为脑瘫不会说话、不会走路。25年来,她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家里主要靠丈夫打工维持。刘青玲说,还好政府帮了许多,每个月能领到低保,还有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情怀,以“保障民生、兜住底线”的担当,促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随着政策不断加码,扶持也更有力度、温度。我市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提高两项补贴的标准和补贴范围,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截至2021年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172元,惠及3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2100元提高到2916元,惠及5.4万人。2019年起,将三、四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残疾人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在推进共同富裕路上,惠州不落一人。到2020年底,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148.67%,全市近9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1050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

  多措并举促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勇敢追梦圆梦

  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乌石村一家维修店里,43岁的肢体残疾人郑广朋正忙着锂电池的组装和维修,“现在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元,比以前好多了。”郑广朋的改变缘于3年前市残联组织的一场技能培训。那次培训,郑广朋学到了锂电池的组装和维修技术,不久就开店创业,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和郑广朋一样,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就业培训学到一技之长,过上了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立3个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以及9个辅助性就业机构,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个体创业等各种形式,为1354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共建立7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累计为9874名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建成社区康园中心80家,近1700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等残疾人提供辅助就业、技能训练、日间照料等服务。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残联对残疾人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灵活性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场地服务,扶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残疾人创业。

  2021年,我市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率达397.76%,排名全省第二;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率达915.56%,城乡残疾人就业培训率592.17%,均排名全省第一。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5年前,林女士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孩子,可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话,被确诊为孤独症。林女士只好辞去工作,带孩子到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让她松一口气的是,省、市、县三级每年共给予2.8万元的康复补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市残联不断健全康复服务制度,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队伍建设,积极增加公办康复机构学位,引导发展民办康复机构,提高辅具适配服务水平,丰富社区康复内涵,大力推进大龄儿童及成人适应性训练和支持性服务。“十三五”期间,惠州市新增康复机构13个,累计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及救助8423人次,培训康复专业人员8816人次,提供辅具适配服务11819人次,社区康复服务人数达10万余人次。截至2021底,全市残疾人康复服务率99.99%、辅具适配率99.92%,排名全省第二,基本实现“应救尽救”,康复服务全覆盖。

  在求学的道路上,残疾人同样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惠州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融合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全市实现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截至2021年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

  为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市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区14条主要交通线路200辆公交车上安装导盲车载系统,为视障人士免费配送导盲终端机600台,发放盲人读屏软件1000件,对政府及残联门户网站进行无障碍建设,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项目,举办广东残疾人文化节惠州市系列活动等,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只要努力拼搏,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惠州残疾人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壮大,残疾人运动员佳绩频传: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获得“一金两银”,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获1枚银牌,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取得1枚金牌,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残运会上共获得19金4银8铜……一枚枚奖牌,彰显了惠州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健全权益保障制度,让残疾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温暖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法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惠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确保各项残疾人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履行职责,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市、县(区)两级设立7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通过不断加大实施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执行力度,顺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残疾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温暖。

  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还要鼓励更多人加入扶残助残行列中来。市残联率先在全省完成五类残疾人专门协会注册登记工作,各协会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期间,累计举办各项活动约180次。全市助残志愿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各类助残志愿组织122个,拥有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超过3万人,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浓厚。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为残疾人健康安全护航

  检查防疫设施、询问值班情况、查看物资储备……“五一”假期前夕,市残联对全市38家儿童康复机构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查找薄弱环节,抓细抓实每个环节,确保康复机构平安和谐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残疾人生命安全和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尽责,及时落实残疾人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实现全市38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67个盲人按摩机构、80个社区康园中心、3个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基地等残疾人服务机构“零感染”,保障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运作安全,最大限度保护残疾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困难残疾人群体,全市残联系统全力开展“关爱残友困中送暖”关爱行动,及时了解残疾人身体状况和困难需求,热心提供就业援助、康复指导等方面贴心服务,全力做好帮扶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为大力扶持盲人按摩行业发展,向全市51家盲人按摩机构发放37.4万元稳就业补助资金。

  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与黔西南州残疾人共享幸福梦

  春天百花盛开,是采蜜酿蜜的最佳时节,也是养蜂人最忙碌的时候。黔西南州兴义市残疾人李正贵一大早就来到养蜂场,忙着打开蜂箱,查看蜂蜜、花粉,检查蜂王……“得益于惠州市残联的帮扶,我们合作社养蜂200余箱,每年产蜂蜜2000~3000斤,全体残疾人社员可增收10万元。”李正贵高兴地说。

  兴义市残疾人养蜂项目是去年市残联帮扶当地40名残疾人致富的一项“甜蜜事业”。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市残联多管齐下,助力黔西南州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残联积极支持兴仁市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安置区建设项目,投入19万元,进行无障碍改造、购置残疾人康复器材及文化设施设备等。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可让493名残疾人享受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为帮助黔西南州7~15岁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康复训练,市残联协调资金70万元开展大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为116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展望“十四五”

  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不断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惠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印发,“十四五”期间,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为残疾人提供更稳定更高水平的基本民生保障。为切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残联联合市工商联开展“精准助残 携手小康”帮扶活动,组织爱心民营企业对纳入省级防止返贫监测系统残疾人家庭进行多形式的对口帮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强化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残疾人保护,持续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切实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二是促进残疾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创业。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运用“互联网+”等方式扩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重点推动盲人按摩行业发展和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

  三是深入推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健全残疾预防和健康管理工作体系,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全面促进残疾人教育公平融合发展,提高残疾人教育保障能力;丰富残疾人文化艺术生活,推动残疾人体育运动繁荣发展;加快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四是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体系建设和普法宣传,建立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残疾人诉求表达和信访渠道,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切实维护残疾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权利。

  今年工作重点

  实施“创新工程”和 “攻坚工程”六大项目

  今年,市残联以残疾人事业“创新工程”和“攻坚工程”六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党建引领,助推业务发展”工程,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将党建工作与残联业务深度融合,落实好惠残助残政策,加强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

  二是开展“提标扩面,提升康复能力”工程,扎实抓好儿童康复救助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三是开展“多措并举,就业创业增收”工程,制定实施《惠州市残疾人就业扶助办法》,加大就业扶助力度,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四是开展“在线服务,辅具适配提效”工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开展辅具适配服务,使更多残疾人尽可能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五是开展“提质增效,完善中心功能”工程,改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楼宇功能。

  六是开展“应评尽评,惠民利民办证”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办证率,使惠残政策惠及更多的残疾人。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香金群 通讯员孙莹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