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向英 通讯员张金金)6月15日,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杨伟斌做客FM100惠州综合广播《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就“打造普惠便捷政务服务体系 让群众共享更多数字红利”这一主题与听众进行交流。
今年,我市聚焦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惠民便企提升工程。构建完善普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充分享受数字政府建设红利,是我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推动“就近办”“线上办”“一次办”“终端办”
疫情期间,政务服务如何提升效能减少人群跑动聚集,是企业与市民关注焦点。杨伟斌介绍,我市通过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线上办”“终端办”“一次办”,鼓励群众“无接触”“零距离”办理政务业务。
通过构建“全市通办+跨城通办+跨境通办”的跨域办事服务体系,全市实现“跨域办”业务超220万宗,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通过构建以“粤系列”平台服务为主、“惠服务U”平台服务为辅的指尖办事服务平台体系,全市“指尖办”累计办件超1亿宗,极大减轻实体办事大厅人流压力;通过在全市政务大厅、银行网点、所有行政村投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自助办理百万宗业务,实现群众在镇(街)、村(社区)就能办好“政事”;聚焦政务服务的高频事项与重点环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全力打造全周期办事新模式,实现企业法人“少跑腿”。
打响“惠帮办”“全市通办”等“惠服务”品牌
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题,我市去年以来陆续启动“延时服务”“全市通办”“惠帮办”等服务,开发“惠服务U”小程序,这些惠州探索实施的一系列政务服务叫好又叫座,成为“惠服务”中的品牌。
杨伟斌介绍,市政数局不仅建设“惠帮办”服务专窗、组建帮办团队、印发专窗工作指引,还建立由市政数局主要领导挂帅的轮值挂点制度,与大厅周六延时服务紧密结合、同步开展,与“惠服务”政策兑现专窗、12345政务服务热线知识库对接,形成服务矩阵,全力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和“办不成事”问题。截至目前,市、县两级58个政务服务大厅均开设“惠帮办”专窗,共处理群众“急难愁盼”及帮办代办事项854宗。
“惠服务U”小程序是我市移动端政务服务的官方渠道,集成上线了多项本地特色政务服务,能够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和专业化“指尖办理”政务服务。杨伟斌介绍,“惠服务U”小程序自上线以来,累计用户数达52.5万,日均访问量2600多人,为市民统一提供预约业务量累计超56.6万宗。
12345便民热线接通率提升至90%
市政务服务大厅去年搬迁至市市民服务中心后,群众普遍点赞办事停车很便利。杨伟斌介绍,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已进驻32个部门,设置92个服务窗口,可为市民、企业提供1200多项“一窗通办”事项服务和200多项公安事项服务。大厅外建有智慧停车场,提供超过1500个停车位,通过智能车位引导系统,彻底解决群众办事停车难问题。
作为企业和群众反映诉求重要渠道的惠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是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窗口。目前,12345热线归并优化34条热线,实现7×24小时以12345一号对外统一接听。杨伟斌介绍,通过对话务服务团队扩容和系统升级,12345热线话务接通率目前提升至90%。“市民还可以通过‘惠州12345’微信公众号、‘惠服务U’小程序等途径自助下单,我们将优化管理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确保群众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