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打造“三生融合”产业新城!土地指标、资金等向园区倾斜!

  原标题:

  “3+7”工业园区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25亿元,同比增长28.6%

  打造千亿园区 撑起万亿产业

  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恒力石化(惠州)PTA项目加紧施工。在10公里外的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里塔吊林立、工程车辆穿梭,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当前,惠州聚焦“千亿园区、万亿产业”目标,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3+7”工业园区,以高质量的工业园区来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2021年,“3+7”工业园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2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工业增加值1195.6亿元,同比增长14.2%。

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3+7”工业园区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三来一补”企业爆发式增长,形成了星罗棋布、形态各异的村级工业园。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的发展模式逐渐难以为继。

  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惠州于2020年5月出台《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按照“千亿园区、万亿产业”的目标,惠州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为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宏伟的蓝图下,惠州工业园区走上提质增效之路:一方面,优化提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另一方面,7个县区打造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即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和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这两年来,惠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核心,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全力推动“3+7”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如今,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凸显,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

  数据显示,2021年,“3+7”工业园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25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工业增加值1195.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7个千亿级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90.6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工业增加值348.4亿元,同比增长17.8%。

  打造“三生融合”产业新城

  近年来,各县(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在园区周边配套公共服务、居住等生活空间,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土地价值,推动园区向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新城发展。当前,惠州各县区加强引导相关产业项目入园发展,储备、引进和建设一批上下游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关联度。

  在大亚湾石化区,恒力(惠州)PTA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这两大“百亿项目”同时建设……这些大项目将助力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加快惠州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步伐,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在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现有宇新轻烃综合利用、百利宏硫资源综合利用、兴长聚烯烃新材料等项目在建。由于与大亚湾石化区的直线距离约为10公里,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将与大亚湾石化区进行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

  惠州依托大交通轴线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在惠阳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园吸引一大批来自深圳等地的项目落户,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在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威新材料制造、鑫瑞医用医疗器械、致远高科技等多宗项目在建;在北部的生态功能区,龙门县挖掘生态资源,重点发展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打造龙门大健康产业园……

仲恺惠南科技园。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土地指标、资金等资源向园区倾斜

  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耸立着上百座塔吊,工业大楼鳞次栉比,一座现代产业新城雏形初显。“这里区位优、政策好、服务高效。”大韩化工工业投资株式会社董事总经理黄辉华表示,惠州在项目落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补贴、专利补贴等方面大力扶持韩资企业。

  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位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国际合作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近年来,起步区聚焦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瞄准先进地区招商,取得重大进展。

  惠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主要领导定期听取“3+7”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协调推动重大项目转规、核准、用地、环评等关键工作,及时解决好制约项目动工竣工等问题。同时,惠州对标学习深圳,制定工业项目用地规划调整提速办理、中小企业项目承诺制用地、加快项目遴选评估准入进程、推进“联合审验”机制等实施细则,形成了一套有效推动园区规划建设的政策体系。

  此外,惠州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集中将土地指标、资金、砂石等资源向园区倾斜。2021年,“3+7”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135.54亿元。全市腾挪存量建设用地规模调入“3+7”工业园区6690亩。

  ■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做好区域协同实施产业链招商

  “工业园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惠州是一个制造业城市,无论是石油化工还是电子信息,都是惠州工业的代表性产业。惠州要依托这两大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工业园区能够有效集聚产业,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关联产业,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当前,惠州从市级层面科学系统、高起点规划工业园区的战略布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各县区之间形成差异化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林江建议,各大产业园区要谋求协同发展,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拓展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系,与深圳、江门、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分工协作。同时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地方政府要贴近市场的需要,得悉企业要什么、缺什么,实施关键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

  ■观察眼

  园区提质增效产业升级突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惠州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但是也呈现出一些“乱散小”等问题。一方面,产业低端、土地利用率低、污染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形态、发展模式呈现出新趋势,对产业园区建设提出新要求。

  围绕“提质增效”这一主线,惠州聚力打造“3+7”工业园区,力求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形成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

  这两年,惠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一套有效推动园区规划建设的政策体系。同时,惠州集中将土地指标、资金、砂石等资源向园区倾斜,坚持70%以上年度计划指标用于保障工业实体经济。惠州各职能部门积极破瓶颈、解难题,各县区结合特色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掀起了新一轮抓项目、扩投资、促发展的热潮。

  从实践可见,惠州从追求经济总量指标的“规模速度型”,向追求发展效益的“质量效率型”转变。在“3+7”工业园区里,一批批优质项目不断落地,一条条交通道路不断打通,一个个创新平台不断建设,一名名人才前来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激荡。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编辑: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