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不是开玩笑!医生提醒:高温天热防暑知识学起来

  

及时喝水,补充水分,可有效预防中暑。 惠报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近期的天气开启了“高温酷暑、上蒸下煮”模式,不少人吐槽:“稍不留意,就中暑了!”中暑,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威胁生命。因为高温,今夏多地已出现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致死的案例,“热死了”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你对中暑了解多少?中暑该如何防治?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国标。

  两类人群容易中暑

  7月12日,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年仅20岁的患者。他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后出现热射病,人体核心温度高达41℃。经过该院急诊抢救,患者转入了急诊ICU。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未脱离危险期。

  王国标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发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以中枢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一般来说,当机体不能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近日,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已接诊了多位中暑患者。王国标介绍,两类人群容易发生中暑。

  一类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作业的人群,如市政建设人员、运动员、参训官兵、消防员、户外运动爱好者等。表现为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突感全身不适,如极度疲劳、持续头痛、运动不协调、行为不当、判断力受损、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晕厥等,可伴有大量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这类人群往往青壮年较多,基础疾病较少,缺乏对中暑的警惕性。

  另一类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年老、年幼、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体温调节能力差,自理能力欠佳,包括行动不便、交流困难的老人、不能清楚表达症状的幼儿,缺少照顾的残疾人等。一般为逐渐起病,前驱症状不易被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42℃,严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

  三类中暑症状尽早识别

  据介绍,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四肢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恶心、胸闷、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伴或不伴体温升高;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

  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脱水表现;采用和先兆中暑相同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可恢复。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一旦出现热射病,病死率可达80%以上。

  四项注意预防中暑

  王国标表示,很多市民需要在炎热的天气里工作、活动、外出。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中暑,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①劳逸结合。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里连续长时间工作,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间歇休息,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

  ②科学防晒保护。在炎热天气里,合理安排出行,出行时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科学穿戴必要的遮阳防晒衣帽或涂防晒霜,避免日光直接暴晒皮肤。

  ③合理饮食,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不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④随时关注天气、易感人群情况。查看最新天气消息,查看当地新闻,了解极端高温预报和安全提示。了解症状,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及时处理。对于婴幼儿、65岁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如抑郁症、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等人群,在高温天气中,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生中暑。

  相关链接

  出现中暑 如何施救?

  王国标表示,即使不是医务人员,也可以及时为中暑者施救,为生命争夺宝贵的时间。具体操作如下。

  ①立即脱离热环境,停止体力活动。将患者安置于通风阴凉处,如树荫下,尽快除去患者多余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非密闭空调房间,室温调至16~20℃。

  ②意识不清、抽搐、呕吐的患者,应注意清理口腔内异物,禁止喂水,将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防止窒息发生。

  ③多补充水分。可多喝水,也可在水里面加用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水分同时,也能够补充葡萄糖、钠离子、钾离子,从而能够治疗因出汗过多导致的体内的电解质失衡。

  ④如有条件,腋窝下测量体温,每10分钟一次。

  ⑤积极降温。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降温方法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联合。如凉水喷淋皮肤、湿毛巾擦拭皮肤,配合扇风散热,所用水温15-20℃左右为宜,避免水温过低引起血管过度收缩。也可采用浸泡法,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于大型容器(水缸、浴缸、泳池)内,水温20-26度为宜,注意保护呼吸道,避免溺水。或者用布包裹冰袋置于头颈、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降温,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避免冻伤。一般保持体表温度30-33℃为宜。

  ⑥及时呼叫120转运中暑者。

  ⑦非医务人员施救,不建议在现场给药治疗。

  文/惠报全媒体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邱惠中

编辑: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