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唯一!余小伦荣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日前,第五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颁证仪式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的86位大师获颁证书。惠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余小伦荣膺其列,成为86位“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之一。这也是我市首次有人获得该项荣誉称号。

  择一事,终一生,余小伦用漫长岁月书写自己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在他的手中,曾经没落的东平窑再度燃起窑火,东平窑作品再现世人眼中。在坚守“泥与火”的传承中,他还坚持不断发展创新,赋予传统工艺新的生命力,让惠州陶瓷文化再展时尚魅力。

余小伦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重燃东平窑薪火,传承弘扬本土陶瓷文化

  余小伦和陶瓷的缘分要回溯到几十年前。“我是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小时候就经常在东江边捡拾碎瓷片,只要觉得好看就会捡回家。”出生于1971年的余小伦自小便对陶瓷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江边捡拾来的碎瓷片,其图案和质感都让他着迷。那一片片碎瓷、一个个碗碟,曾经都是一抔抔泥土。泥土本没有生命,但通过能人巧匠的妙手,却可以富予生命张力,成为述说历史的文化符号。也正是这样的一种魅力,让他忍不住去探索这些瓷片的前世今生,开始翻阅惠州地方志和研究本土陶瓷文化,了解惠州历史。

  “从唐代开始,惠州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催生了以东平窑和白马窑为代表的惠州外销瓷器。”余小伦说。在陶瓷艺术方面,惠州有过辉煌历史,可是几百年后,这些古窑早已烟消云散。其中,让他尤为感兴趣的是北宋惠州东平窑。

  “东平窑辉煌一时,燃烧100多年后熄灭,非常可惜。”余小伦说。不甘心东平窑就此湮灭,余小伦立志重燃东平窑薪火,传承弘扬惠州本土东平窑陶瓷文化。于是,他在惠州寻找惠州青白瓷传统技艺师傅拜师学艺,又去广州美院读了陶艺方面的在职研究生。之后,他还前往“中国瓷器之都”景德镇、“耀州瓷”产地陕西铜川等地拜访名师,学习陶瓷制作技术,特别是和东平窑有关的陶瓷制作技术。

  “我到各地学习,就是想恢复东平窑传统制瓷技艺。”余小伦告诉记者,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泥土到成品,每一道工艺都需要不同的手艺。其中,做瓷器最难的就是烧窑,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釉层的厚度不同、烧制的温度不同、摆放的位置不同、空气流通情况不同,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品。而对余小伦而言,瓷器制作最大的乐趣也正在于此。“每一次开窑都意味着与未知碰面,总会有缺憾,也常有惊喜,这就像人生。”

  在陶瓷制作中,余小伦承古而不泥古,创新却又不失古之优雅。他的多件作品分别被广东省工艺珍品馆、惠州博物馆、东坡纪念馆收藏,几十件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评比金奖、银奖。在余小伦的努力下,惠州青白瓷传统手工技艺也成为惠城区非遗保护项目。 

余小伦正在制作陶瓷作品。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打造惠州首个陶瓷文化主题3A景区并免费开放

  在潜心恢复东平窑传统制瓷技艺的同时,余小伦也在努力弘扬东平窑陶瓷文化。他打造了惠州首个陶瓷文化主题3A景区——东平窑陶瓷文化园。该文化园集旅游、培训、创研、交流、体验为一体,免费对外开放,让陶瓷爱好者能近距离接触、了解陶瓷。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到园区现场给陶瓷爱好者们讲解如何认识、如何创作一件陶瓷作品,指导游客进行实际创作,这使东平窑陶瓷品牌在惠州深入人心。

余小伦的陶瓷作品。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在普及惠州陶瓷艺术的同时,余小伦还通过在高校授艺、收徒等途径,培养一批技艺传承人。“目前,我是惠州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大学四所学校的客座教授,平时会通过课堂给孩子们讲述陶瓷文化。”余小伦说,他还收了9个徒弟。对徒弟的选择,余小伦的要求是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这是一个需要坚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你不能去计较物质的得失。”余小伦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陶瓷这样的传统手工行业来说,想要获得一点点成果都需要以“十年”为时间单位去努力。很多人往往沉不下去,坚持不到有成果的那一天。

  “传统技艺要传承,但是更需要创新。”余小伦始终认为,重燃东平窑薪火并非是简单的将之复活。只有在传承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不断进行创新,并赋予其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内涵,东平窑薪火才能代代相传。传统技艺想要有生命力,还需要走向生活,要符合当今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得到市场的认可、有了销路,从业者才能生存下去,传统技艺才能够传得下去。

  “这次获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我备受鼓舞,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余小伦表示,今后他将不断改进烧制技术,在传统陶瓷工艺和节能减排这一课题上下功夫。同时,努力将惠州传统非遗技艺变成产品,推向市场,打造东平窑惠州文化品牌,让传统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