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郭成权发起成立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原标题:
郭成权发起成立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水下救捞“蛟龙” 应急救援“铁军”

  人物档案

  姓名:郭成权

  年龄:49岁

  简介:从事公益应急救援,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发起成立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成为惠州一支新生应急救援力量。

  今年暑期,炎热与台风交替,惠州市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郭成权特别忙碌,他带领“蛟龙”队员到学校、社区进行多场防溺水宣讲,同时开展水上救捞、道路受困车辆救援等。

  这是郭成权从事公益应急救援的第六个年头。他曾参加多个志愿队伍开展水域救捞、探望孤寡贫困群体、文明交通岗值守、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特别是在水上救捞领域,郭成权堪称专业。2021年11月,郭成权与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发起成立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成为惠州一支新生应急救援力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力。

  做公益6年后牵头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郭成权来自河南南阳,身材魁梧,戴着一副眼镜,性情不急不躁,说话斯文,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老郭”。这是郭成权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让人跟那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救援身影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位河南汉子做事风风火火,“说干就干”,是公益应急救援路上的“急先锋”。

  走上公益路,仿佛是缘分的安排。2003年,30岁的郭成权南下惠州谋生,被一家出租车公司聘用,成为一名的哥。他是一名仗义的哥,归还乘客失物、大声吓退歹徒、出租车价格听证会上为的哥群体发声……2011年,郭成权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公司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此后,郭成权自己创业,开办一家与体育行业相关的公司,生意平稳发展。

  2016年,一个偶然机会,郭成权结识了惠州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经过半年考验,克服了直面溺亡者的心理阴影、强化了游泳和潜水技能后,郭成权加入这支队伍。但凡有溺水警情,郭成权与队友便风雨无阻、24小时待命,足迹遍布惠州的江河湖海、山塘水库。

  从水下救捞溺水者开始,郭成权在公益道路上越走越远,学校社区防溺水宣讲、水下应急救援、探望孤寡贫困群体、文明交通岗值守、水生态环境保护……郭成权的“公益圈”不断扩大,加入多个公益团体,服务多元化。

  多年的救援经验,让郭成权认识到,应急救援是防范事故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2021年秋,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建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下设高空绳索队、城市救援队、道路救援队、医疗应急救援队、水上救援队和潜水救援队六个分队,首批35名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且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援经验。

  郭成权立志带领队员打造一支应急救援“铁军”,经常开展训练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在专业教官指导下,增强体魄和应急救援能力,让每个队员在紧急情况下都能“拉得出、迎得上、打得赢”。

  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水下应急救援网

  作为应急救援志愿者,郭成权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中秋节……只要一接到救援电话,他就马上奔赴现场。

  郭成权擅长的领域是水域应急救援,这是一项艰辛又危险的工作,受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在水库潜水救捞时,郭成权的头撞到了水下的钢筋,双膝撞到石头血流不止,因为没有找到溺水者,他顾不上伤口,继续坚持搜寻。每到夏天,因长时间在水中或被太阳曝晒,他的背上经常被晒出水泡,水泡烂后化脓脱皮。

  在江河里救捞,水下能见度极低,救援者生命随时受到威胁。郭成权记得一次在水下搜寻溺水者,水深10多米,相当于几层楼高,他因为下水速度太快来不及减压,出现了头疼头晕等症状。好在这次危机终因郭成权沉着冷静、水性娴熟而化险为夷。

  “我在水中历经6次危险,每次都是平时练就的自救能力救了自己。”郭成权笑着说。为了潜水时保持肺活量,郭成权早些年已把烟瘾戒掉,让自己更好地开展公益救援。

  多年来,他共参与水域公益救援300多场次,参与救活人员12人,打捞溺水者尸体200多具,同时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受益人员近30万人次。

  在郭成权带动下,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的队伍建设在加强,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提高。该中心与我市有关部门对接,48名队员分组值班,二十四小时待命,列为惠城区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的最小应急单元组成部分,并且已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水下应急救援网,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联动。

  成立至今,该中心已参与公益应急救援数十起,同时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编辑: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