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惠州全年全域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加强食品安全抽检源头管理是惠州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惠州食品抽检工作始终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科学化手段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和震慑食品违法行为,2022年我市全年全域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牢牢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共开展食品抽检41646批次,抽检任务完成率为107.53%,超100%,发现不合格食品1062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55%。根据省食药安办通报,我市食品抽检工作各项进度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检查。

  确保两部门市、县(区)两级食品抽检工作齐头并进

  惠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抽检工作,8月29日,十三届3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套开2022年市食品药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要求扎实推进“食品抽检”民生实事,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全力保障完成不少于38728批次食品抽检。市市场监管局累计召开7次全市视频调度会,分析研究食品抽检存在问题。

  “食品抽检”民生实事涉及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为此,惠州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确保两部门市、县(区)两级食品抽检工作齐头并进。“在进展通报上,每个月以25日为时间节点,每月统计食品抽检进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相应工作要求,并以市食药安办名义予以通报,确保民生实事落实到位。”惠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发挥考核引领的作用,食品抽检工作纳入2022年食品安全考核评价,通过考核倒逼各部门推动食品抽检工作取得成效。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加强检管结合,着重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监管,通过落实食品抽检不合格信息每日推送机制,提高食品监管靶向性,并建立“321”责任约谈制度,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督促企业做好自查整改。对检出多批次不合格食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飞行检查,针对不合格食品加强问题发现和整改指导。同时调高企业风险等级,加强监督检查频次,倒逼企业落实整改。

  在推动食品抽检问题发现和处置跟进上,为提高食品监管覆盖面,我市推动食品抽样过程问题发现反馈机制,要求我市各食品抽检承检机构人员在实施食品抽样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被抽样单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当场反馈市市场监管局处理。在针对校园的食品抽检中,市市场监管局及时获取惠城、惠阳等地多家学校存在食品过期、发霉变质等问题线索,并在半小时内完成调度执法人员到达现场查办,有效维护校园食品安全。

“惠民查餐厅”执法行动。

  强化数据分析 及时调整食品抽检计划

  惠州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大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运用,通过深挖抽检数据潜能,强化不合格信息分析,科学研判会商,加大隐患排查,确保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有效保障全市人民食品安全。

  结合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 定期分析抽检不合格集中存在问题,及时调整食品抽检计划,切实提高不合格发现率。同时强化行业不合格分布情况分析。从多次抽检不合格、加工食品、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等多维度加大对食品抽检结果分析力度,对各维度的高频次不合格项目、集中区域(县区)进行归纳统计,并组织全市调度会予以通报,督促相关县区加强监管工作。

  同时,加强承检机构监督考核。通过印发惠州市2022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承检机构监督检查方案,对我市承担市场监管部门食品抽检工作的13家承检机构开展检查,重点聚焦现场抽样、实验室检验、出具报告等环节,严查抽样检验违规操作,强化我市食品抽检工作的合规性,维护我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问题处置上,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跟踪。通过食品抽检工作全流程信息化,将不合格报告和相关信息由系统自动推送属地市场监管局执法部门进行认领并创建核查处置工作,实现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100%。并加强不合格问题食品的核查处理和立案执法工作,累计立案672宗,罚款354.45万元,形成有力震慑。

  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不少于38728批次食品抽检任务,达到每年每千人6.4批次,不合格处置率100%。

  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共开展食品抽检41646批次,抽检任务完成率为107.53%,超100%,发现不合格食品共1062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55%。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完成抽检30312批次,完成率为105.51%,发现不合格食品共910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3.00%,不合格处置率为100%;根据省食药安办通报,我市食品抽检工作各项进度指标均位列全省前列。

食品安全宣传进校园。

  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从生产、监管两端协同发力,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力实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扎实推进“二品一标”工作,实现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日常监测工作上,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公园,规模种养基地、三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散户等重点对象,坚持全覆盖农产品监管信用平台企业(基地)进驻主体。截至目前,全市检测农产品11万多批次(含速测),合格率99.25%。其中定量监测10859批次,合格率99.65%。

  为切实做好重要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印发《惠州市开展种养殖散户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2022年惠州市中秋、国庆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加大对中小种植、养殖户的巡查和监督抽查力度。

  畅通基层农产品安全治理“微循环”

  如何畅通基层农产品安全治理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堵点,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创新工作举措,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管理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构建村级协管员(信息员)监管队伍。因地制宜划分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全覆盖辖区农产品生产主体,实现全市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目标。目前全市建立镇级网格72个,村级网格879个,划分主体4948个,有效夯实畅通基层农产品管理“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地落细。

检测人员检测农产品。

  健全追溯应用落实主体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围绕“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韭菜、豇豆等监管品种,《2022年惠州市“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专项抽查方案》《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攻坚”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相继出台,着力解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抽检农产品179批次,实地检查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填写、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情况等情况,指导督促生产主体严格执行追溯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健全追溯应用,全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及农安信用建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积极组织开展合格证线上培训与主体核实工作,并推动构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开证主体1748家,用证73.5万张,用证产品37万吨,逐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应用省追溯平台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追溯,小农户使用纸质合格证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同时,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开展农安信用采集及评价,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统筹:惠报全媒体记者谭琳

  惠报全媒体记者谭琳 刘建威

  通讯员陈媛 屈杰光

  图片由东江图片社提供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