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院院士陈俊龙: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原标题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在惠作关于人工智能的主题报告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

  人物名片

  陈俊龙,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海外杰出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在控制论、智能系统与控制、计算智能、数据科学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多篇,荣获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约瑟夫·沃尔终身成就奖、“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

  近日,惠州日报社虚拟主播惠小祯与火爆全网的ChatGPT进行了一场对话,ChatGPT称赞惠州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还为美丽的惠州西湖赋诗一首,引起市民热议。

  ChatGPT是怎么实现智能化的?元宇宙与人工智能可以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惠州该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风口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2月23日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暨惠州西湖科学讲坛(第十七讲)在丰湖书院澄观楼举行。欧洲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以“数据、算法、算力与场景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演进及元宇宙与ChatGPT应用的探讨”为主题作专题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元宇宙、ChatGPT、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热门的技术与应用,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景,并接受惠州日报记者专访畅谈惠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陈俊龙在作报告。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人工智能大幅度提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无论是元宇宙还是ChatGPT,均是目前人工智能学界的前沿应用。在陈俊龙的人工智能公开课上,这两者也成为其重点解析的话题。

  “元宇宙可以理解为创造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造虚拟空间,承载用户社交娱乐、创作娱乐、经济交易等一切活动。”陈俊龙以卫视晚会上应用元宇宙的概念进行观众互动为案例,向在座听众讲述了它为人类拓宽无限生活空间的可能性。

  “生活在元宇宙中的虚拟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其中包括AI智能创作、AI肢体动作表达以及AI实时手语等。”陈俊龙介绍,元宇宙的落地场景接下来还有更多可能性,比如模拟医学、社交体验、沉浸式商务、房地产、现场音乐等。这对于相关产业发展和革新是大有裨益的。

  针对美国硅谷顶尖AI实验室OpenAI最新研发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陈俊龙则通过丰富翔实的理论讲解和饶有趣味的视频分享,给大家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视听盛宴。视频中,ChatGPT不仅能对许多问题对答如流,还能帮忙写代码、修bug、润色文字、续写小说,创作诗词的能力也不在话下。

  “ChatGPT通过四阶段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完善自身模型,以至于能够在教育、人力、设计等领域和产业带给人类全方位的帮助。”陈俊龙分享道,ChatGPT是典型的“生成式AI模型”。该模型强调学习归纳后进行演绎创造,生产出全新的内容,本质是对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和创造,不仅变得更快更高效,而且比以前更完美更有创意。

  陈俊龙介绍,ChatGPT火热之后,全球有不少知名IT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生成式AI模型”,包括百度推出的文心大模型。

  未来,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模型”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推动哪些产业发展?陈俊龙认为,这类AI模型的推出会产生思维、时间、空间上的变革,它将改变人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还会重塑各行业生态;它的快速交易、快速完成等速度性,会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变化;它实时与全世界沟通的空间性,会让社会和商业产生连锁效应。

  未来,“生成式AI模型”将会广泛应用于程序开发、数据分析处理、文字图像语音输出、药物研发、客户服务等领域,从而实现智能编程、智能客服、智能翻译、智能文案等功能。

  但陈俊龙也强调,ChatGPT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由于数据来源于公开互联网,可能会带来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

  “三算”需求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发展

  人工智能现在最新的进展方向之一是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过去,人工智能大部分都是在单一个体运行,现在正向机器与人“混合”运行演变。当前,人工智能的三算(算法、算力、数据)与场景运用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陈俊龙介绍,有了算法、算力、数据的支撑就可以实现AI大模型,从而把这类型人工智能很好地应用到各种产业的场景中去。譬如在智慧医疗领域,可以实现患者、医务人员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在智能制造领域,能够通过硬件资源和软件服务的高效结合,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个高潮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飞速发展,都需要三算能力的提升,这些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建设。”陈俊龙分享道,放眼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目前,我国已经布局了八大算力枢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中心布局在韶关市。“我们在做的‘东数西算’工程,让东部产生的数据流动到西部进行计算,这既不违背‘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也能够将西部的土地资源和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起来。”

  “数据中心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当地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与配合。”陈俊龙认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这些服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对三算能力需求将不断扩大,建立数据中心成为了题中之义。

  专访

通过人工智能加速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

  讲座结束后,陈俊龙接受了惠州日报记者专访,为惠州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出意见建议。

  记者: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惠州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陈俊龙: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去实现设计的功能,包括芯片结构和零件配置优化等。在软件方面,能够通过智能设计构造出蓝图。同时可以进行相关功能的模拟等。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到石化工业产品的配方设计上,可以加速这一过程,提高设计、生产效率。除了设计之外,在制造环节,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还可以加速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带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

  记者:惠州在数据中心方面可否进行布局?

  陈俊龙:数据中心的建立能够让当地更多民营企业接入进来,以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势必会拉动更多下游企业参与到产业链的形成和协作中,从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州在这方面可以进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进行布局,但也要考虑到背后的经济价值。在惠州建立数据中心的成本,与带来的产业链的产值,要做一个可行性分析。

  记者: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越发广泛,例如媒体行业惠州日报社推出了惠小祯。当前不少媒体正尝试虚拟人技术,请问虚拟人未来应用场景会如何扩展?

  陈俊龙:虚拟人在媒体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将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场景下,可以实现AI出镜、语音播报等功能。今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妨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尝试,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去完成文稿撰写、脚本设计、无人采编等,把“人工智能+新闻”应用场景扩展到媒体采编全流程之中,这也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陈相成 邱若蓉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