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面层也要计入建筑面积?买房的成本增加了?”3月1日起,住建部发布的强制性文件《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正式实施,与2013年12月发布的文件相比,新规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关于外墙面层计入建筑面积的规定引起舆论热议。
根据新《规范》3.1.1条,建筑面积应按建筑每个自然层楼(地)面处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根据住建部网站的名词解释,围护结构指围合形成物理封闭建筑空间的墙体(柱)、门、窗、幕墙(如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人造板材幕墙等)也要被计入建筑面积。
早在2013年12月,住建部曾发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公告,针对外墙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结构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包括保温层,未把墙面抹灰、装饰面、装饰性幕墙算入。此次出台的新规则将外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全部算入。
对此,不少人担忧把外墙面层,包括找平层、保温层、抹灰层幕墙等,统统计入建筑面积,将使房子的公摊面积增加,得房率进一步下降,同时也让购房成本上浮。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方面来说面层厚度对公摊面积不会产生过大增加的影响,购房者不会因此增大购房成本;另一方面,该规范还并未与测绘部门的规范并轨,目前交付标准仍然是按照测绘部门的标准执行。
近日,住建部针对新规也作出回应,指出3月1日实施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主要是建筑规范,并非测绘规范。而购房人房产证上的面积以及实际买房要花多少钱,其主要依据是房产测绘部门出具的测绘报告。因此,只要当地的房产测绘标准没有变,并不会实际增加公摊面积,也不会影响购房人最终付出的房款。因此,新规会增加公摊面积的说法属于误读。
东江时报记者伍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