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 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

原标题:

  惠州探索构建“五治协同、引美入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 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

  连续6年获评平安广东建设优秀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蝉联“长安杯”

  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第五次复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称号

  2022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7%,“两抢”零发案344天,同比增加11天

  森林覆盖率61.6%,空气质量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获评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构建“五治协同、引美入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市49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标准”

  “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获评全国先进,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法治广东建设获评优秀

  以最高质量推动“全面建”,以最足底色展示“重点创”。惠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成色十足”。

  近3年来,惠州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机制,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探索建立“五治协同、引美入治”模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走深走细走实。

  如今,党政领导、干部群众对市域社会治理的认同感、参与度普遍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制度机制普遍建立,基础平台力量普遍加强,工作方式方法普遍优化,防范能力普遍提升。平安法治建设、营商环境打造、基层民主自治、矛盾纠纷化解等成绩不俗,亮点频现,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惠州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环境保障。

柏塘镇“乡里茶室”。

  绘就和美善治风景线,大事小事“家门口”解决

  “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也架起了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博罗县柏塘镇党委副书记王玉书对于茶室的好处有点始料未及,大家很少想得到,小小茶室竟然解决了不少历史难题。

  柏塘镇“乡里茶室”弘扬茶乡善治之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在过去1年中,柏塘镇通过“乡里茶室”协调解决涉及土地争议、山林纠纷等矛盾纠纷16宗,“喝喝茶就把事情解决了”。

  “乡村茶室”只是惠州和美善治的一个“圆点”,这条线就是惠州始终践行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协同”,创新“引美入治”,绘就的和美善治“风景线”。

  “五治协同、引美入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近年来,惠州坚持系统思维、法治观念、自治强基导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点,以防范化解矛盾风险为重点,紧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契机,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全面开花,只要群众有需要,大事小事都在“家门口”解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惠州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百村共建”,推动市、县(区)两级组织,政法系统与134个重点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子”,聚力扶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排查各类风险隐患3961个,化解矛盾纠纷588起,领办民生实事3883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等积极作用,建成900家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489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有力夯实基层平安根基。

  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广应用城乡社区协商工作规范,实施村(居)务“阳光工程”全市覆盖。科学划分综合网格3533个,配齐综合网格员3556个,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推动党建、政法、城管、综治、信访等部门力量入格,2022年全市网格共处理各类问题隐患18.1万件。

  我市始终坚持强基导向,持续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做到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忧。公安机关创新“村警+”,建立公安、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协同工作机制,组建929个“一村(居)一警党小组”,积极打造警政、警企、警校、警村党建同盟,延伸推广“村警+网格员”“村警+联防队员”“村警+村组助理”“村警+禁毒大妈”等团队模式,广泛发动辖区党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今年以来,全市村警累计协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698起、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5006个,有力维护基层治安秩序,切实推动村(居)平安建设。

  新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成立惠州市惠融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法治广东建设获评优秀。

坜下社区开展普法宣传。

  构建五级联责治理体系,凝聚社会智慧破解治理难题

  治安联防怎样搞?停车格该怎样画?路旁人行道如何改造?党建公园环境如何优化?大亚湾区霞涌街道坜下社区把“话筒”交给居民,与社区干部面对面“有话好好说”。这一模式被称为“三层一议”议事制度,建立了程序规范、参与有序的居民自治体系,居民可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开展社区自治,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基层有民主,上层有部署。市域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33个部门参与,责任制考核直达县(区),补齐镇(街)政法委员,落实到1316个村(社区)书记具体抓,构建起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实施、镇(街)固本强基、村(社区)群防群治、网格精细管理的五级联责治理体系。

  惠州实施可量化、可评价的社会治理阶段性目标,2020至2023年,将25个社会治理相关项目纳入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总投资12.69亿元;科学下放公共服务事项43项;将资源和权力下沉镇街,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治理难题;推动全市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全覆盖;持续兜紧兜牢民生底线,近五年累计民生支出2629.2亿元。

  与此同时,以基层党组织为圆心、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工作体系,推动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重心下移,2020至2023年安排群团项目经费1.23亿元,孵化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68个,打造“惠民驿站”150家、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7个。

  最大限度盘活社会资源,以多元参与推动治理模式从“政府点单”向“群众点菜”转变,惠州真正凝聚起社会智慧,破解治理难题。

博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林坤明助老人找回家人。

  推进平安基础工程,治安和营商环境明显提升

  “警察同志,我女儿发高烧抽搐,请你帮帮我!”博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林坤明在巡逻时,遇到一辆外地私家车司机摇下车窗呼喊求助。车上一名7岁女孩急需马上送医,但道路车辆拥挤,救护车遇到堵车,前进不得。

  “我来开路,跟着我走!”林坤明驾驶警车一路鸣笛示警,路上车辆纷纷避让,仅用时3分钟,林坤明就成功将女孩送到前方等待的救护车上。

  因送医及时,小女孩脱离生命危险。惠州警察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获得患者家属的高度赞扬。

  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推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平安建设基础工程,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治安环境明显提升。

  全市案件高发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均建有群防群治队伍,实现“一村(居)一警”全覆盖,建成8545个最小应急单元。整合公安、交通运输、林业、气象、消防等12个部门20多个信息系统,监测预警点2万个,实现对灾害多发和高危行业的实时动态监测。3年来,我市禁毒工作连续名列全省前茅,持续保持现发命案100%侦破。2022年,电信诈骗案件数同比下降12%。

  优化提升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在“3+7”产业园区推广插电式服务模式;系统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压减或取消404项证明材料;探索府院共建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构建“1+6+1”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体系,完善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机制……我市打造出政务、市场、法治、人文等方面全覆盖的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营商环境,2022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24.8亿元,增长6.3%。与此同时,持续推动政务服务由方便行政管理,转向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上线“主动办”平台,“周六不打烊”服务事项从500余项增加到800余项,“惠帮办”帮助办理事项1035宗。

  惠州日报记者付巨晗 特约通讯员刘思波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