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字样不能随便用

  4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中国时间银行”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银保监会从未批准设立“中国时间银行”,相关网站、社交平台、APP等所称“中国时间银行”有关内容均为虚假消息,相关投资活动涉嫌违法犯罪,请公众谨慎辨别,谨防上当受骗。

  最早出现的“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后来被不法分子打着“时间银行”的概念钻了空子。今年年初,50多岁的王女士被朋友介绍了一款名为“时间银行”APP,据称该项目系“由国家民政部发起的互助养老模式,只要在线上充值一定时间币就可以产生收益,时间币还能一比一兑换成人民币”。

  据悉,所谓“时间银行”APP是“资金盘”的典型套路,通过不断拉新人,以高额收益诱导用户“投资”雇佣“志愿者”,吸纳大量资金入盘,以此来发放所谓的“返利”,当无人加入时,此盘岌岌可危,很有可能崩盘跑路。

  近几年类似“时间银行”APP的骗局层出不穷,基本上都是“碰瓷”一些正规的合法机构、国家政策或知名企业。比如之前被揭露的“碳中和”项目、“一带一路”项目和“中海油国际”项目等等,都是被不法分子利用新兴概念、正规机构的名气包装出来的虚假金融项目,上当受骗的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

  事实上,以“时间银行”来命名也是违规的。银保监会此次发布的风险提示同时提到,以“时间银行”命名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自媒体账号等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十九条“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规定。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