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厚植营商沃土为企业减负促项目提速

  原标题:

    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着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厚植营商沃土为企业减负促项目提速

  日前,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将一面印有“高效优质项目服务 尽职担当促企业发展”字样的锦旗送到市生态环境局,表达对该局为企业排忧解难、热情服务的谢意。市生态环境局已连续两年收到该公司送来的锦旗。这是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责任的真实案例。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一流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一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自觉将生态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在严把环境准入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主动担当作为,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突出生态环保工作的服务属性,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厚植企业成长沃土,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政策上做“加法”,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审批办理的速度比想象中快,为项目后续建设和投产争取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成本消耗。”日前,惠城区一家企业办完环评审批程序感慨说。

  项目落地时间和成本的极大节省,归功于我市不断系统优化,跑出环评审批“加速度”。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群众需求,围绕审批速度、质量和公平性定期开展自查,对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及优化,不断提升环评审批效能,有效解决“跑断腿”“无从下手”等痛点难点问题,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

  “我们提供的是内部流转一站式服务。”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局把前置的技术审查纳入环评审批流程、总量审核并入内部流转、下级预审改为上级征询意见,实现了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由过去的业主“跑”变为部门内部“转”。同时,责任到人,销号式审批。建立并定期更新项目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开启“红绿”灯提醒功能,实施挂账销号,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限,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的行政审批承诺时限分别调整为5个、2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缩短90%以上。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分类施策,清单式管理。

  “近年来,我们陆续出台一系列改革服务举措,受到经营主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该负责人说,我市今年初印发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以下简称“15条措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提速提质提效。

  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举措的出台,让更多经营主体能够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流程上做“减法”,项目落地按下“快捷键”

  针对环评存在的“慢”“繁”“难”问题,我市认真抓好环评审批改革政策的落地,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利企,力争达到“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好”,全面提高环评审批效率。

  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环评审批是项目依法开工建设前必须完成的重要一环。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尽快落地,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落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实现再提质、再提速?15条措施明确提出,积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环评政策、技术帮扶指导。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公示、第一时间组织技术评审、第一时间批复,在满足法定公示时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

  在服务小微企业“硬需求”方面,我市在严格环保准入的基础上,推动环评政策及服务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出实招、求实效,多措并举帮助小微企业去包袱、解难题,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数字赋能,快捷审批,开放环评信用、技术评估服务咨询等平台以及环评统一审批系统等,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网络咨询服务,开通方便快捷的审批申报渠道。动态管理,豁免审批,对于未列入环评分类管理名录、不新增用地、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且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均不再要求开展环评。现场帮扶,精准服务,2021年以来已组织30多场现场帮扶会,精心指导,答疑解惑,帮助广大小微企业及时了解、掌握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要求,推动审批顺利通过。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审批要素保障等,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高效服务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新办法、新思路、新模式,走出具有惠州特色的环评审批服务新路径。

  服务上做“乘法”,保障重大项目“稳着陆”

  “非常感谢生态环境部门的人性化执法,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日前,惠阳区一新材料科技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原来,此前,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被市生态环境局惠阳分局(以下简称“惠阳分局”)立案查处,因该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属于首次违法,且整改到位,违法时间短,危害后果轻微,惠阳分局对其免予行政处罚。

  护航经济发展,服务是关键,全市生态环境部门把服务挺在前。

  “我们坚持阵地前移,保障重大项目‘稳着陆’。”该负责人说,我市紧紧围绕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前移关口、延伸服务,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审批程序多、技术论证难等问题,抢时间、抓进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环评审批,为项目实现早日动工创造必要条件。

  配合前期工作方面,主动靠前对接,提供技术咨询支持,必要的提前开展现场踏勘和评估,指导建设单位办理各类手续要件,实施环评文件内部预审,提升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确保审批通过率。同时,聚焦重点,及时开辟绿色通道。严格组织审查,为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布局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免去办理环评手续;对具备基本条件的项目采取容缺受理,先行开展审查,待容缺要件齐全后第一时间审议和批复。组建专班,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跑部进厅”沟通协调,努力争取上级工作支持,提前研判问题、化解困难,确保项目审批过程不卡点、不延误。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404宗省、市重点计划项目以及“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项目中,有292宗完成环评保障服务。

  监管上做“除法”,打造无事不扰“云上办”

  “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原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

  市生态环境局每年动态更新执法监督正面清单企业名录,实现差异化执法监管“扩容”,对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开展不见面监管的“云检查”,实施执法线上帮扶,发现问题线上推送、线上整改、线上复核,减少入企频次。将10家涉及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资源要素产出高等符合条件的守法模范企业或项目纳入年度执法监督正面清单,优先将其列为生态环境部门评优评奖活动候选对象,充分发挥正面清单示范引领导向作用。

  “无事不扰”不等于“不管不问”,一旦碰触底线,则要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依法打击。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发展环境。开展全过程、起底式交叉执法稽查,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与此同时,日常执法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企业着想,多为企业出谋划策,做经济发展的“参与者”;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企业所需,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树立生态环境执法铁军新形象。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对一家半导体企业的生产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等予以全方位环保体检,提前厘清企业上市障碍,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应用,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电量监控等开展非现场检查,转变执法方式,避免频繁扰企,同时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今年以来,已免罚企业9家,免罚金额46.9万余元,展现了执法监管的温度与人性化。

  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不断亮新招、出实招、打硬招,强化对企执法帮扶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一揽子惠企政策,提升排污单位防污治污和自我管理能力,以生态环境高质量管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坚持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齐头并进,不断优化环评审批,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助力企业绿色转型,以环保铁军姿态坚决守护惠州这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为惠州的营商环境提供环境安全保障,让满目绿水青山变为遍地金山银山。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惠环宣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