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面对难题、学习坚持专注、热爱外国文学……近日,惠州市第一中学马卓仪同学收到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在前一天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邮件,但马卓仪和其父母还是想在第二天邀请班主任陈义一起拆开北京大学的通知书,感激班主任对她的栽培,共同分享圆梦的喜悦。
与老师同拆北大录取通知书。
从容面对困难,独立解决问题
面对生活的难题时,马卓仪坦言,自己喜欢独立解决问题,尽管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都弥足珍贵,但是最根本“战斗力”还在于自己。“每天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怕成绩会掉下去”马卓仪回忆起高三的日子时说道,“苦”是高三生活中最鲜明的基调,如何与“苦”相处是她在高三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卓仪表示,高三曾有段时间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一直失眠到半夜也睡不着觉。尽管马卓仪已与父母沟通过,也看过医生,但都无济于事。马卓仪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与自己短兵相接,才能从容拥抱高三之苦。”因此,面对失眠,她选择与书本做伴,失眠时选择阅读,手头有什么书就去看,在阅读中缓解焦虑的情绪。在班主任陈义眼中,马卓仪是个独立、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同时还注重身心发展,平时在体育课上积极锻炼,甚至高三下学期学业紧张的时刻,她仍然会坚持运动,每天去操场跑两圈来缓解压力。
师生二人合影。
在学习上,马卓仪同样秉持着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则。班主任陈义在谈起马卓仪这位得意弟子时,他说道:“马卓仪在学业方面专注力很强,做事情很实在,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好,课上每个老师上课说过的话都会记得很清楚,在课下与老师讨论学习问题。”数学是马卓仪较为薄弱的科目,刚开始成绩不太稳定,她在平时会积极与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进行沟通,有时候还会和同学交流。遇到错题,马卓仪会结合老师总结的知识点,在错题本上归纳,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刷题。针对高三阶段的每场考试,马卓仪说:“我在每场考试之后都会将看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结合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她还表示,面对成绩不太稳定的科目,她每次都会找科任老师沟通清楚,和老师分析这张答卷出现的问题。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自己的选择
今年高考马卓仪考了666分(历史类),这是她高三以来最好的成绩,目前已被北京大学俄语专业录取。在院校选择上,“初二的时候便参加了北京大学的研学旅行,在当时就已经有考取北大的想法。”马卓仪说道,同时在去年暑假还去参加北京大学举办的夏令营暑假学堂,与北大的学长学姐、老师们一同交流,更加坚定前往北大的决心。于是在今年填志愿的时候便直接将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北大录取通知书。
从小到大,马卓仪就有阅读的好习惯,在课余时间喜欢阅读大量书籍,对人文历史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马卓仪妈妈回忆道,从小便会带马卓仪到书城、图书馆看书,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小学四年级班主任的引导下,马卓仪便阅读许多文学著作,如四大名著、《城南旧事》《悲惨世界》等书目。随着阅读的增长,马卓仪长大后还广泛涉猎英法俄等国的文学经典著作,还对悬疑推理类书籍产生兴趣。
得益于这一优势,在高一下学期的选科中,她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果断选择了历史、化学、政治这一组合。在课余时间,马卓仪还加入了学校的榕旭文学社,在社团里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同读书、分享书评,在分享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共同进步。由于马卓仪从小接触阅读、热爱阅读,在高中时对外国文学更是情有独钟,于是在专业选择时倾向于小语种方向,并结合北京大学招生老师的建议填了该校的小语种专业,最后成功被俄语专业录取。
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马卓仪表示,自己也早早做足了功课,暑期便开始了俄语基础课程的学习。马卓仪还表示,今后还想选择继续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文 惠报全媒体记者林琳 见习记者刘恺
图/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姜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