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疾控:现在是“红眼病”高发季节 要这样预防……

  最近是否常有小朋友游泳、上学、出去游玩后回家说:“妈妈,我的眼睛好痒,还有好多黏糊糊的眼泪”一看发现孩子眼睛已经变成了如小兔子般的红眼睛。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孩子得了“红眼病”!

  近日,俗称“红眼病”的急性结膜炎患者就诊人数增多,“中招者”多为幼儿和学龄儿童。炎热潮湿的天气为病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夏秋季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

什么是红眼病呢?

  ·红眼病,学名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

  ·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

  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接触患者眼分泌物或眼泪沾过的物体,然后用脏手揉眼睛进行传播。

  比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脸盆、玩具,游泳池,共用眼药水等等。

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首先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

  ·患者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做好手清洁和消毒;

  ·患者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避免交叉污染。

如何预防“红眼病”?

  其实预防起来并不难,总结成6个字就是:

讲卫生、不混用。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用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尽量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在红眼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比如游泳池、游乐场等;

  ·若家中有红眼病患者,不要共用毛巾、脸盆等

特别提示

  目前正值开学季,托幼机构及学校集体活动多,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

  因此,托幼机构及学校,应加强健康监测管理,学校和家长都应关注孩子的健康情况。如发现有较多孩子或工作人员出现“红眼病”症状,要及时报告属地疾控机构,配合疾控机构积极采取控制措施,避免造成疾病流行。

惠州疾控温馨提示

预防“红眼病”,

注重个人卫生

勤洗手, 勤消毒

避免个人物品与他人混用

爱护双眼, 不用双手揉搓

洁净眼周, 避免感染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