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段时间,“新质生产力”一词频频见诸报端,成为热词。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连续两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

  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从经济学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我们即将进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波澜壮阔,规模之大超出想象。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

德赛西威智能制造车间。

  比如Chat 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极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时候,谁能抢抓住机遇,发展这样的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占得先机,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有些“云里雾里”。我们举几个惠州例子,就可以充分说明。

  惠州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何一直强调延链补链强链,做长产业链,大手笔规划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发展精细化工?

  个中原因,就是石化产业中,炼油、乙烯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而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精细化工产品就成为一个“新质”的产品和技术。一方面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实现国产替代;另一方面,实现新材料领域的突破,可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推动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

  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落脚到惠州,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来一补”、外引内联,到工业强市、制造业当家,惠州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但随着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当前惠州为什么要在“2+1”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储能这样的“风口”产业。

  事实上,惠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几家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也与各个企业不断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有关。

华阳HUD产品演示。

  TCL最初从事磁带的生产制造,如今,市面上早已淘汰传统的磁带,如果不积极布局电视、家用电器、智能终端等产业,并向上游面板产业延伸、开拓光伏新能源新增长点,很难想象TCL能有现在的规模和实力。

  德赛集团从最初生产电话机、碱性电池,到如今“原先的产品,现在基本全部换了一遍了”。今天的德赛集团战略聚焦智能汽车电子和新能源电池两大核心产业,积极布局包括储能电池、SIP系统级封装等新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

  华阳集团从汽车音响机芯、激光头等起步,现在光盘业务基本上也被市场淘汰了,但华阳集团顺势开拓汽车前装业务,开发智能座舱系统,发布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今年HUD(抬头显示)的出货量更是累计突破100万套,成为国内首家出货量突破百万套的HUD供应商。

(三)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笔者看来,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惠州,在聚焦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的同时,还应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三者的关系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有着内在发展逻辑和规律。今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明天的支柱产业。而今天的未来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格局下,关键要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发展中掌握主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引导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与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生长、异军突起。

TCL海外展出115英寸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下好“先手棋”。比如,惠州当下抢抓新型储能产业,正是此前播下的“种子”蓄势待发。当前,惠州迈上“万亿工业大市”新台阶,“2+1”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在“放手”发展当下的同时,更应“放眼”谋划未来。抢抓譬如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海洋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机遇,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方面激发企业创新引领“源头活水”,特别是利用好现有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在重离子肿瘤治疗、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加速成果转化,形成新兴产业策源地;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聚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成为惠州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