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发展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惠州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综述

原标题

激活发展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我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综述

  开栏语 近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立足实际,集中力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因村施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全市1043个行政村中,原来经营性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薄弱村占比接近50%,而目前基本实现“10万+”全覆盖。为展现全市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亮点、经验成效,引导更多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从今天起,《惠州日报》推出“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惠州实践’”专栏,对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集中展示,敬请关注。

  惠城区汝湖镇通过镇属国有公司统一流转低效使用的旱地、鱼塘,发展光伏产业、观赏鱼养殖业,进一步强村富民,每年为仍北村、仍西村两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余万元,也为村民带来250多万元的土地收益。

  惠东县宝口镇佐坑村流转土地600多亩,采用“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农户+企业或社会组织”模式,实现大米“种产销”一条龙,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8万元。

  博罗县湖镇镇和睦村依托显岗水库整合农旅资源,集中流转村里闲置资源,打造民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突破,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4万元。

  ……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围绕各项硬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狠抓“亮牌提醒”闭环推进,大力推动“擂台比武”攀高比强,全面推进“消薄攻坚”固本强基。

  各县(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织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稳妥推进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合同梳理、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村多业态经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制度举措。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形成了以资源盘活型、产权改革型、特色产业型、管理服务型、资产运作型等为主要类型的发展模式,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佳禾阳光田园综合体观光园区吸引了不少游客。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镇级统筹整合资源 激活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走进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在一处山塘集中成片的区域,一块块蓝色光伏板连片竖立在水面上,蔚为壮观。

  “光伏产业让12个村民小组、3000多村民受益,每年还可给村集体带来约6.5万元收入。”仍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景芳感慨道,资源一旦被盘活,对村里发展的作用可大了。

  2022年,在汝湖镇党委统筹下,仍北村低效使用的旱地、鱼塘等得到有效盘活,用于发展光伏产业,实现“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加上村企合作分红,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下从5.3万元增加到16万元。

  “通过党委牵头,支部带头,加大力度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具有‘造血’功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汝湖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小海说,目前全镇23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已全部达到“10万+”。

  镇级统筹连片发展,是惠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探索,其核心就是通过各镇属国有公司统一流转盘活资源,或联合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或集中投入资金打造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园区、电商孵化中心等项目,助力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目前,惠城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其中超50万的39个,超100万的25个。

  这几天,在博罗县泰美镇楼下村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社员们忙着收获丝瓜、秋葵、玉米等,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博罗县泰美镇楼下村供销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22年5月注册成立,通过“供销社+村集体+小农户”的方式,由省供销出资企业、泰美镇供销社、楼下村经济联合社及农民成员122人共同领办。合作社经营托管土地290亩,根据季节气候适时轮作蔬菜和粮食作物。

  “入社后有土地流转租金、合作分红等,每亩产值达2000元,让人感受到了‘土能生金、地能载物’。”说起合作社的好处,社员钟志武喜形于色。

  合作社鼓了村民“钱袋子”,也增厚了村集体“家底子”。

  “村里原来只有鱼塘发包每年1000元的收入,去年合作社给村集体带来了17万余元收入,加上上级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带来的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楼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循江说。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泰美镇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多重优势,积极推广“基地公司+村集体联社+基层供销社+农户”的合作模式。

  “我们抓住基地落户机遇,把村集体增收与基地项目链接起来,实现兴产业、促就业。”驻泰美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镇委副书记严耀良表示,这一模式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拓展了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

  其实,楼下村的蝶变是博罗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博罗县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拓展增收渠道,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10万+”的占比从2021年初的45%增长至2022年的100%。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惠东县高潭镇普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鑫平格外忙碌,一边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解决生产难题,一边忙着思考如何打开村办企业经营思路。“村里办企业在普联还是头一次,我们仍在摸着石头过河。”杨鑫平坦言。

  普联村地处偏远山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更是空白。而在高潭镇,像这样的村不在少数,如何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也成了高潭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探索成立村办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潭镇党委委员谢长波告诉记者,2022年,镇里在普联村试点,以村经济联合社名义成立了全镇第一家村办企业,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全年经营性收入达44.86万元,给村集体增收2.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产业收入“零”的突破。

  在探索村办企业过程中,高潭镇充分利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资源引进渠道优势,以“村组独建、村企联建、村民共建”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商贸、乡村旅游等中介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鼓足群众腰包。

  2022年以来,惠东县对全县186个薄弱村建立“一村一策”工作台账,抓好统筹谋划,坚持“挂图作战”,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到2023年底,全县245个行政村有望实现年收入“10万+”全覆盖。

  错落有致的民宿、整洁的乡村小道、如诗如画的美景……在前往龙门县永汉镇见田村的路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记者眼帘。

  而这欣欣向荣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永汉镇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责任与担当。

  “镇党委积极探索‘社办企业’模式,鼓励并指导各村成立村级经济发展公司,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永汉镇党委组织委员茹瀚源说,针对村里闲置资源多、辖区内企业服务需求多等实际,2022年7月,在见田村等村试点,由社办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卫生保洁、公益设施建设维护等服务,为村集体创收。

  因地制宜成立社办企业,打破了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困局。“盘活了村里人力、信息、土地等资源,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了过去村企合作‘一锤子买卖’的弊端,去年社办企业就给村里带来了5万多元的增收。”在见田村任职的选调生李文冠对此深有感触。

  其实,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龙门县的关键一招。据了解,龙门县结合资源禀赋,通过34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3家示范家庭农场,创建了5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和25个专业村,并制定“一村一策”发展方案。目前,全县15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10万+”。

  党建引领强化服务 注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位于惠阳区良井镇黄洞村的佳禾阳光田园综合体观光园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观光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佳禾阳光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开发占地410亩,由“镇-村-组-企”合作开发,实行“项目保底+分红”的同时,通过“联农带农”促进村民就业,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共同增收。

  黄洞村的发展是惠阳区探索“镇级两平台一公司”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惠阳区在良井镇试点搭建农村资源流转平台、农业发展服务平台和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由镇级负责整合资源,提供“一站式”全产业全链条服务,实现各村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21年,惠阳区超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不足10万元。为此,该区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行完善村组运行机制,根据各村组资源,设立213个片区党支部,由村“两委”干部兼任党支部书记,以片区党支部为轴心将村小组、合作社等各类组织链接起来,推动村组资源聚合发展。通过努力,目前全区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实现了全覆盖。

  党建引领助力村级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的故事,在大亚湾开发区也比比皆是。

  澳头街道大涌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加强对村中厂房生产经营的统筹管理,主动将辖区企业纳入党建网格管理,通过设立“党员服务责任岗”,村“两委”干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并结合“部门下沉、共建一流”活动,配合安监、环保等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防汛等检查和政策宣讲活动,为辖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吸引了一批优质绿色企业落户。

  “近两年,村里引进了专业检测公司、篮球训练品牌、家具加工制造厂、电子产品生产厂等企业和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涌村党支部副书记胡万年说。

  霞涌街道晓联村集体经济原本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该村党总支部多方考察、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重点加强与区属国企在产业协作方面的深度合作,对村石场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一体化开发运营,推动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大幅提升。

  ……

  大亚湾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逐步形成“土地整合型”“结对共建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示范创建型”等发展模式,奏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蝶变曲”。

  截至2022年底,大亚湾开发区2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其中7个村实现“100万+”、3个村实现“1000万+”,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现跃升。

  仲恺高新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项目、资金、技术向基层一线聚集。

  2022年,仲恺高新区举办了两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共设立补助经费5110万元,34支农村党组织竞演队伍登台打擂,形成“赛马比拼”的竞争态势。“我们村连续两次拿到面上成效组第一名,赢得经费650万元。”陈江街道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仕繁高兴地说。

  据了解,仲恺高新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仲恺样板”,投入2.9亿元保障乡村振兴规划中先行启动的示范带、绿道及重点项目建设。除此以外,完成农村公路新改扩建134条,建设里程超60公里,先后涌现出潼湖源、潼湖水乡、文创市圩等一批精品项目,幸福村、西坑村、金星村等美丽宜居村陆续建成。

  目前,仲恺高新区3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10万+”,37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超6亿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