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疾控发布十一月疾病风险提示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进入十一月,气温将进一步下降,各种病菌也开始“粉墨登场”。

  惠州疾控温馨提示,居民应警惕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禽流感、水痘、新冠病毒感染、冬季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01 流行性感冒

  疾病特点: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主要经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急性起病,全身症状重,如持续高热,头痛,咽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不明显。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最易受到侵犯,缺乏终身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劳逸适度,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3.保持住所、工作学习场所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前往人多、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

  5.出现发烧、咳嗽等类似流感症状时应主动戴口罩,尽早找医生诊治。

  6.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7.个人日常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等。

  02 支原体肺炎

  疾病特点: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获得的肺炎,也包括入院后48小时内肺内出现的炎症病灶)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病初4-6天传染性最强,3-5周后消失。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预防措施:

  目前还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疫苗,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

  4.良好的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6.尤其是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0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疾病特点: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病,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

  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畏寒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和最有效措施。

  2.注意水源及食物卫生,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做好餐具消毒。

  3.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患病后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4.及时就医,预防重症发生。

  04 水痘

  疾病特点: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强,冬春季高发。水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

  2.如果怀疑孩子得了水痘,应立即就医。如确诊为水痘,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并同时报告学校。

  3.家长要保持患儿居室通风,剪短患儿的指甲,保持双手清洁,防止抓破疱疹。

  4.患儿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

  05 新冠病毒感染

  疾病特点:

  新冠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3 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经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保持日常健康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和咳嗽礼仪;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出入人群密集及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2.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建议居家办公或休息,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可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

  3.积极主动接种疫苗。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尚未感染的人群。

  06 禽流感

  疾病特点: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哺乳动物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变异性的重大动物传染病。禽流感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和春季多发,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预防措施:

  1.养成饮食好习惯。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先用流水清洗,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2.勤洗手。接触过禽类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到疫区旅行;

  3.多通风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室内传播;

  4.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5.少接触。冬春季少去空气流通不佳和人员聚集场所;不要与野鸟有近距离接触,更不要捡野鸟回家养。

  07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疾病特点: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 “无形杀手 ”之称。

  一氧化碳分为三种类型:

  轻度中毒:中毒时间短,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

  中度中毒:中毒时间稍长,多汗、烦躁、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等症状。

  重度中毒:发现时间过晚,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上升、等症状。极度危重者会持续深度昏迷,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或出现40℃高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尽量不在室内烧煤炭,包括烧煤炭炉取暖,以及用炭煮火锅、用炭烧烤等。

  2.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

  3.冬天洗浴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洗浴时间不要过长。

  4.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将其安装在洗浴房间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

  5.停车时不要紧闭门窗长时间使用暖气。

  6.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开门窗通风,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开阔通风的安全地区,松开患者领口,使患者呼吸通畅,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编辑:罗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