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非遗!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上演

原标题

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上演

从歌到剧,唱响非遗传承“好声音”

  “既可以是生活日常,也可以是阳春白雪,原来渔歌还可以这样呈现。”12月6日晚,惠州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唱响了惠州非遗传承“好声音”。

  从一方渔歌,到一部歌剧,惠东渔歌越唱越潮。《渔村里的故事》主创团队及演出队伍主要由惠东渔歌传承人、惠东优秀音乐教师、惠州歌舞剧院演职人员和本地音乐爱好者组成,作品历时三年打造而成,并全部采用原生态曲调,是惠州本土自导自演的文艺精品。

  本次活动由中共惠东县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惠东县平海镇委员会、惠东县平海镇人民政府、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承办。

  最大程度保留原生态渔歌曲调

  惠东渔歌的历史渊源已经有一千多年。惠东沿海渔民的远祖原属疍民又称“后船民”,他们从福建、潮州一带迁入,渔歌也随疍民迁徙而来,并与惠东沿海地域文化交织相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曲调、风格和演唱形式。2008年,惠东渔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出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昔日疍家苦和难,今日渔家五代同欢。世上醉美疍家人,天下美景双月湾……”当老一代和新一代传承人同台唱响惠东渔歌原生态渔歌后,疍家老太林海婴90岁寿宴拉开序幕,一系列关于亲情、爱情和家国情的故事徐徐展开。

  这场五代同堂的寿宴本来众人道贺、其乐融融,却因曾孙女徐欣男友刘军的到来而气氛急转直下。因未来大舅哥徐欢在岸上拉大网捕鱼,作为海洋执法人员的刘军给徐欢送来罚单,从而引发爱情和亲情的强烈冲突。 

演出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这时,90岁的林海婴出面调解,将疍家渔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海向岸、奔向美好生活的时代变迁娓娓道来,说服徐欢、刘军冰释前嫌,并带徐欢到渔民新村找到开游艇的新出路。

演出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惠东渔歌曲调,也进行符合新时代观众审美的改编创新,《渔村里的故事》让在场观众零距离感受惠东渔歌的非遗魅力,展现了疍家人永远坚定跟党走,保护家园、振兴乡村、创造幸福生活的思想内核。

  寓教于乐引导观众树立环保理念

  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演员们的表演充满感染力,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现场。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这场演出颠覆了我对渔歌的认识,很惊喜。”市民方嘉琳说。在她的印象中,惠东渔歌是渔民在生活中的消遣和娱乐,渔民们依着方言即兴发挥,且吟且唱,嬉笑怒骂皆由歌出,非常接地气。而《渔村里的故事》这部渔歌剧的出现,让她觉得渔歌也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

  “一首好歌可以反映一方风土人情,也可以引领一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观众刘艺表示,《渔村里的故事》寓教于乐,在演唱、舞蹈和现代声光电完美融合的同时,还给大家树立了环保理念,告诫人们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剧”。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