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惠州模式” “健康惠州”建设再提速

原标题

守护群众健康 深化医改“惠州模式”

“健康惠州”建设再提速

  家住博罗的陈叔不慎急性腰扭伤,近日,他来到博罗县横河镇卫生院接受中医治疗,在中医日间病房里,他上午治疗完后,下午便回家了,结账时发现治疗费用跟普通住院一样,享受同等医保报销待遇。陈叔感叹:“这政策真好,省时,省钱。”

  陈叔的就医路,也是医改背景下很多人走过的路。近年来,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市坚持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

  以公益性为导向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市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在全市卫健系统上下抓班子带队伍,引导公立医院广大党员攻坚克难,立足岗位争先创优。

  据悉,全市设立党委的公立医院均已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科室上”,实施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近九成市直公立医院的党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担任。为擦亮党建品牌,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市直公立医院纷纷打造“党员积分管理制”“党务查房”“支部书记成长课堂”“微光成炬,志愿先行”等特色鲜明的党建特色品牌。

  大力实施“政治引领”“强基固本”“卫健清风”“党旗领航”“人才赋能”五大工程……在《惠州市高质量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里,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主线,创新性提出实施五大工程。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召开惠州市高质量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并印发工作方案,围绕实施“五大工程”,助力推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健康广东”战略贡献惠州力量。据悉,该项工作得到省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和表扬。

  今年10月,伴随省卫生健康委的一份红头文件,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式晋级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随着该院创“三甲”成功,至此,我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了7家。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在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重要阶段,市委、市政府于2023年6月印发《惠州市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推动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出支持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为构建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市中心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金山院区一期)、惠州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二期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023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共计获得项目支持资金3亿元。

医共体建设助基层卫生院医疗救治水平提升。

  聚焦高质量发展

  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救治能力

  今年,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也是惠州首个跻身“国家队”的临床重点专科,至此,我市实现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

  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自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以来,全市各级公立医院经受了严峻考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确保“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公立医院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市卫生健康局积极谋划,组织全市三级公立医院负责人到东莞、佛山、韶关等地交流学习,召开全市公立医院高速度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审定了一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还制定实施《惠州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年(2023-2027年)实施方案》,全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博罗县“东大门”杨村镇过去大病救治能力弱,杨村镇中心卫生院一度被视为“医疗中转站”,升级改造后,现有卫生技术人员264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9人,依托博罗县域医共体平台的帮扶,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升,该院按照“1+3+5+N”模式建设学科,医技实力迈上新台阶,当地患者看大病不需要再去县里或周边城市就医。

  今年以来,全市公立医院在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医疗实力明显提升。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今年我市10个专科入选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单,市中心人民医院获得2023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项及中央资金500万元补助;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入选首批国家婚前保健特色专科和孕前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

  伴随医改的深入,全市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规范有序,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较好落实,今年上半年,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指标持续向好,技术劳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达到29.65%;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分别为3.57%、-3.87%。一升一降之间,体现的是百姓看病负担的减轻和公立医院收支结构的合理优化。

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热敏灸特色专科。

  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今年7月,惠东县县域医共体管理中心在惠东县人民医院平山分院正式揭牌,这标志着该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医共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百姓最切身的利益,对于基层百姓尤其如此。今年,我市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写下有力的一笔。在市卫生健康局制定落实的“百千万工程”、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实施方案里,涵盖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程、“万名医师下乡”工程三大工程。今年5月,我市在博罗县召开惠州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推进会,推动三个试点县切实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实现全市县域医共体“紧密”达标全覆盖;7月,在龙门县召开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强基层补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全市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建成“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曾作为重点工作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提升“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医保局制定出台《县(区)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总体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通过实施综合服务能力达标、“院包院”托管、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市内三甲医院对口帮扶、创建基层版市级重点专科、适宜技术推广、数字化信息共享、医保支持等8个项目,全方位提升“县(区)第二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据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建成使用的“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已累计新增27个临床专科、5个名医工作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前三季度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7.52%。上半年全市的县域内住院率达到70.0%,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龙门县71.7%,同比提高了8.2个百分点,更多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如何多措并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础,有效壮大基层医卫人才队伍成为工作关键。晋升副高职称前先下乡、城市三甲医院5%中级职称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下基层……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激励机制,加大对口帮扶基层力度,统筹整合推出系列举措和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提供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我市共安排医师晋升副高职称前下乡支医72人、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59人、公开向全国招聘具有高级职称的首席专家4名。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方面,为基层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医学毕业生439人,订单定向培养医学毕业生118名,切实为基层医院培养并留住“好医生”。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

  推进医改全方位发展

  不开大处方、不做大检查,医院效益却越来越好;不排队、不住院,在日间病房也能享受医保报销;不出县、不求人,“家门口”能享受大医院的诊疗服务……在我市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试点,各项改革举措不断调整、完善,渐次释放出改革“红利”。

  健全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我市及各县(区)均按要求成立了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的高位推动机制,认真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政策,完善财政补助机制。今年上半年,我市卫生健康支出41.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94%;健全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机制,2023年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84元提高到89元;市级财政每年再安排998万元对全市村卫生站进行分类补助;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为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结合我市近年来在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等工作而形成的同级公立医疗机构各县(区)服务价格标准不同,出现“同级不同价”等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公布惠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整合(第二批)价格的通知》,从2023年4月15日起执行5053项整合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解决了公立医院同级不同价的问题,有效体现患者付费公平性原则。

  推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成果落地。截至上半年,我市正在执行采购周期内的药品集采品种共有576个,超过“十四五”规划要求达到500个的任务目标,实现国家和省组织的国家集采品种100%落地惠州,国家组织集采的冠脉支架、骨科关节、骨科脊柱、冠脉球囊、口腔种植体等16类医用耗材品种100%落地惠州。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我市成立惠州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领导小组,继续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目前已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斥治疗、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等门特病种的跨省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同时优化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省内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根据《关于印发惠州市市属事业单位员额制管理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为市属员额制管理试点单位,核定市中心人民医院员额300名、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员额50名,员额数优先用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缓解医院事业编制供需矛盾,较好解决高层次及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编制问题。

  强化以考促改

  建立健全医改工作长效机制

  深化医改,正在铺就一条惠及全民的健康之路。不管医改的行动持续时间有多长,效果有多明显,最终都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为全力做好2022年度省医改考核工作,我市按照《广东省2022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广东行动考核方案》要求,统筹协调各项考核指标责任单位同心协力抓好落实,形成以考核为指挥棒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的强大力量。今年9月,根据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省)领导小组发布的全省2022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广东行动考核结果,我市2022年省医改考核成绩为904.69分,全省排名第7,较去年提高77分、排名提升4名。

  在考核“指挥棒”作用下,我市有序组织医改考核工作。强化县(区)党委政府和公立医院主体责任,落实市医改领导小组印发的《惠州市2022年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健康惠州行动考核方案》,对各县(区)政府、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改考核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医改推进机制,确保年度深化医改、健康惠州建设、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地落细落实。

  为推进我市深化医改取得新成效,我市大力推行“以考促干、以考促改、以考促效”,让平时考核成为激发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主引擎”。通过考核,大家可以认识到差距和不足,对失分指标逐一进行深入研究,查找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形成“以考促改、立行立改、不断提升”的医改推进长效机制。在2023年5月27日召开的第三届广东卫生健康大会暨医改创新典型推介会上,我市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两项工作,分别获得2021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及2022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

  ●后记: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持续实施健康惠州行动”工作要求时提出:“深化医改工作,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均衡布局,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县域内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将群众受益作为落脚点是改革的宗旨。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推出有效举措不断深化医改。

  在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还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经过努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长,尤其是基层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寻路探径到有径可寻,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如今在惠州,医改工作正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解决百姓就医难题的根本路径已逐渐清晰。全面推进健康惠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将能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周鑫 王炜

编辑:罗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