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让“村晚”为乡村振兴加戏

  “月儿弯弯,小船弯弯,小船在走,月儿在看,三婆的船呀,咿呀,穿梭在故乡的港湾……”一首《小船弯弯》,拉开了2023年“幸福惠城 四季村晚”的序幕。这首惠州话的Rap结合汝湖渔歌,或轻吟浅唱,或嘻哈说唱,字合声、声传情,“村晚”之声撩动本地文化DNA,赢得满堂彩……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启“四季村晚”活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以四季为时间节点,以乡村为中心,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加入的自我展示平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以“四季村晚”为核心,乡村的夜随着四季的风,开始悄然变化,全国各地乡村纷纷开展特色各异的“村晚”。

  惠州如何搭乘“百千万工程”的东风,让“村晚”为乡村文化和经济振兴加戏?

(一)

  “村晚”,带着最土的乡味,最浓的乡愁。

  从一场晚会出发,乡村夜生活到底可以丰富到什么程度?

  43年前,在浙江丽水市月山村,几个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了“月山春晚”,形成乡村典型的集体记忆。发展至今,已探索出“村晚+露营”“村晚+A级景区”“村晚+农业”等“村晚+”IP集群,每年共接待近20万游客,收入近1500万元。可以说,这样的月山“村晚”,赋予了更多更立体更有内涵的“村玩”意味。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惠东县吉隆镇隆重举行舞龙闹元宵活动。

  今年国庆,我市惠东县高潭镇世代相传的民俗、非遗文化——中秋舞龙,成为万人空巷的现象级“村晚”IP。在舞狮点睛后,惠东黄洲村黄坑村民小组草龙率先起舞,穿街过巷,伴随有乐队,小姑娘们手持灯笼列队款款而行。所到之处,人头攒动,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和烟花。这种“活起来”的非遗,是独特的“村晚”,也是有趣的“村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惠州民俗、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小金口麒麟舞、惠阳皆歌、惠东盖子狮、惠东渔歌、博罗龙华大鼓、舞春牛、龙门舞火狗、大亚湾渔家婚嫁、莫家拳等非遗项目,对于市民游客来讲十分“吸睛”好玩。

  倘若能把“村晚”的舞台持续放大,将“村晚+非遗”融合起来,参考“月山春晚”延伸打造“村玩”IP集群,“村晚”才能真正好玩起来,才能真正赢得流量和口碑。

(二)

  从“送戏下乡”升级到“下乡种戏”,“村晚”舞台能不能“种”下来,扎根基层,那些闪闪发亮的“民星”,至关重要。他们是乡土“文艺人”、也是乡村“文创客”,是能够持续点亮乡村夜空的人。

惠州首部惠东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演。

  今年7月,一段“40摄氏度高温下,豫剧演员身披厚甲为安阳县乡亲唱戏”的视频冲上热搜。这支以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首届豫剧本科班毕业生为基础组建的青年团队,如今已成为豫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人才不断档,“村晚”才能“种”在乡村土地上。2017年起,河南省政府便开启“送”“种”结合、“育”“融”并重的戏曲进乡村之路。除了数字平台上百姓“点单”精准“送戏”外,还组织“戏曲进校园”“百家院团进百县、千名名家进千乡、万名演员进万村”结对帮扶活动,让戏曲文艺人才在农村扎下根,让群众“自娱自乐”。

  而在惠州,也有“高手”在民间。12月7日,一部惠东原创的渔歌剧《渔村里的故事》将疍家人的故事搬上了舞台,成为秋冬非常出圈的乡村剧目。该剧主创团队及演出队伍全员“本土化”,主要由惠东渔歌传承人、惠东优秀音乐教师、惠州歌舞剧院演职人员和本地音乐爱好者组成。

  惠东人唱好惠东戏,培养好惠东渔歌“接棒人”,以独有的惠东民俗气质,为“村晚”舞台增添一枚枚闪亮的星星。

(三)

  乡村新“夜”态,“村晚”只是其中一块“拼图”,还需要夜赏、夜购、夜宿等多种农村经济业态,才能将乡村夜生活美好图景拼合完整。

  在惠州博罗,人们开始探寻“乡村夜游”。湖镇镇新作塘花海的“光影节”,8万盏霓虹灯同时亮起,乡村上演花海灯光秀;长宁镇玄碧湖环湖绿道,上承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下启露营和夜市等时尚潮流涌入;福田镇福明商街统一定制的商街设计,伴随着上空亮起的五彩灯饰天幕,村里的商业气息从这里升腾而起……

罗浮山玄碧湖环湖绿道。

  以“村晚”为主轴,各村连点成线开发“村玩”线路,浙江丽水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参考思路。丽水正探索着“村晚+A级景区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将“村晚”与村艺、村碗、村礼、村宿、村集融合发展,带动该市1273个景区村开展“村晚”运营体系探索,着手建立“游客点单、公司派单、村民接单、社会评单”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惠州各县(区)亦可借鉴丽水之例,打造一座留得住游客的“村晚”舞台,串联各个乡村特色夜游项目,吸纳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以此催生新业态,让乡村文旅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文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谢菁菁

  图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