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代表委员热议聚力优化提升一流营商环境
优环境强服务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优化提升一流营商环境,突出抓企业服务,推动经营主体激发新活力。
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积极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建言献策。
我市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深化改革
用好“惠帮办”解决“疑难杂症”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和省营商环境新指标体系,全力推进新一轮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设立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
去年,我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在市场准入、办理建筑许可、促进市场竞争等领域实施90项改革举措,完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业务场景17个,打造“惠帮办2.0”服务体系。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股股长叶苑婷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在市一级层面进行统筹,组织市职能部门对营商环境新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形成统一认知,并形成具体、规范化的清单,进而指导各县(区)进行落实。“统一标准更有利于实现‘跨境通办’。”
叶苑婷还建议,进一步发挥“惠帮办”作用,例如有些企业要办理业务需厘清历史关系、要跑多个部门。针对这些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企业,“惠帮办”可以成立处理疑难杂症的工作小组,帮助企业办理业务,并形成典型案例档案,便于推广或参照执行。
2023年年底,我市建立了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打造了一支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依法监督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市人大代表、广东标远(博罗)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燕辉建议,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依法履职,为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尽一份力量。
“惠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村居法律顾问,村民可以随时找律师解决、咨询问题。”郑燕辉建议,要充分利用好这支专业团队,尤其是在碰到村民有矛盾或有纠纷时,由村居法律顾问及时介入参与调解,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营造少诉、无诉的环境,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提升效能
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落细各级惠企政策,主动上门送服务、送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减负、健康发展。
“这些年来,惠州在营商环境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我们企业感同身受、有目共睹。”市政协委员、惠州龙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龙说,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支持。同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力度,在要素资源保障、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发力,让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拓市场,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地方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建议进一步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健全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湖北商会执行会长高否建议,通过健全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详细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真实情况,同时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服务企业
建议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做法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心用情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打出新的“组合拳”,促进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来惠州发展这些年,我们亲眼见证了龙门工业园区提质升级,切身感受到惠州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市人大代表、尚雷仕(惠州)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冉敬军说,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土地储备、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突出,企业正在酝酿把更多产能、产业向惠州转移。
对于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冉敬军建议,相比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因规模、抵押物等方面限制,在融资方面遇到难题,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更有效的沟通平台、出台更多扶持政策,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疏堵点”“解难点”。
“建议在全市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应用平台做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市人大代表,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建兴说,仲恺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平台上线了“金融超市”,企业积分可自动生成各合作银行“企业创新积分贷”的授信额度,企业可自行选择贷款银行。同时,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一步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建议加大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助推惠州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市政协委员、惠州学院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惠州市惠融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危兆宾建议,依托广东省知识产权(惠州学院)培训基地,在专利辅修班的基础上,与惠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协会联合共建惠州知识产权学院,推进惠州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推进惠州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市场监管
制定餐饮外卖“食安封签”使用地方标准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我市互联网+餐饮等新兴业态快速增长,餐饮业纷纷开辟线上市场。
市人大代表、民建惠州市委会副秘书长王焕建议,制定餐饮外卖食品安全封签使用地方指引或标准,推动网络外卖“食安封签”使用常态化,保障食品配送安全。同时,加大力度开展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提升行动,对网络外卖食品使用规范包装、达标餐盒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面加强网络订餐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智慧监管,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接受消费者监督,进一步规范网络餐饮行业管理,助力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新业态群体在惠州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如何实现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管理及新业态领域的监督,是亟待关注的热点。
“从日常观察和老百姓了解得知,现在生活中社区团购越来越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总工会副主席陶文青说,通过社区团购上网买食品、服装、药品、日常用品等非常方便,然而社区团购平台准入条件如何、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老百姓如何进行售后维权等,需要加强规范管理。
陶文青建议,进一步深化对新业态群体及领域的监督治理,聚焦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和整治,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游璇钰 刘豪伟 刘炜炜 谢宝树 陈春惠 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