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4000亿!惠州石化产业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

原标题

惠州石化产业形成“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

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全面深化联合发展,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冲刺4000亿元

  核心提要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支柱产业强链壮群。实施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双百计划”,全面深化与大亚湾石化区“南北”联合招商、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

  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州立拓30万吨/年聚烯烃新材料项目试生产在即,届时项目生产所需的乙烯、丙烯等原料将从大亚湾石化区输送过来,用于生产特种聚丙烯,打破我国高端聚丙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国内空白。

  直线距离仅10公里、“一南一北”的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之间的产业融合、联动发展日益密切,正形成“南北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让人欣喜的是,为推动两大园区“南北联动”发展,我市谋划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属地经济利益不变的基础上,将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作为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北区,大亚湾石化区作为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南区,统筹推进“一园两区”同频共振、协同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

  联动规划

  建立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基建互联互通提速

  这是一场进行了长达5年的布局。

  近年来,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十三五”末,大亚湾开发区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但石化产业“油头大、化尾小”的产业结构问题较为突出。

  早在2019年,惠州提出,集中力量用8~10年时间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与大亚湾石化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的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破土而出。园区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利用大亚湾石化区隔墙供应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再造一支石化新材料产业新增长极。

大亚湾石化区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厂区。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可以说,联动大亚湾石化区发展,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出厂设置”。

  事实上,两园区联动频繁。“前期涉及园区规划论证、市政基础、公用工程等工作,我们多次向大亚湾石化区取经学习,避免了很多弯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大亚湾开发区编制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年版)》也列入双方联动发展的要求。

  “大亚湾开发区不遗余力做好石化产业‘南北联动’发展这篇文章,发动石化区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壳牌挖掘潜力,尽量多供应化工原料到新材料产业园,推动两个园区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大亚湾开发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公用工程互联互通是两个园区“南北联动”发展的支撑,备受企业关注。

  目前,大亚湾开发区已规划与惠东互通的物料运输专用通道、北线快速通道以及公用管廊,其中石化区至白花镇的公用管廊路由已确定,正在开展建设前期工作;两园区互联互通的石化专用通道和污水排海管道已贯通;连通荃湾港区和石化区的公用管廊已建成,可保障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对荃湾港区码头和东马港区码头运输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两个园区融合发展,2023年12月,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协调组、工程配套组、联合招商组、安全应急组、环境保护组、投资建设组6个职能工作组,加强协同联动发展。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两园区将进一步加强规划衔接,推动连接管廊建设、港口码头共享、铁路连接、物流仓储共建等,构建循环通畅的原料保供系统。

  联合招商

  联合举办5次招商活动,推荐项目近50宗

  2023年5月初,惠州博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先行项目投产,这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首宗落户并投产的产业项目,也是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开展联合招商和项目推荐的成果之一。

  “目前落户新材料产业园的不少项目是大亚湾推荐过去的。”大亚湾开发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以来,大亚湾开发区积极配合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开展招商工作,共联合举办活动5次,推荐项目近50宗,累计推荐项目投资总额达数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所有来大亚湾洽谈的石化项目,大亚湾招商部门优先推荐给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进行筛选,如宇新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兴长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南京沪江功能性工业软包装材料项目等。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大亚湾石化区不但向我们推荐了不少下游企业,还协调产业园与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对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其产品结构,推荐下游项目,积累了招商资源。”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指挥部产业发展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园区在联合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上保持着良好紧密的合作,共同参加石化联合会、新材料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展会、论坛等。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招商逆势而上,2023年新签约产业项目14宗,总投资约220亿元;累计落户产业项目22宗,总投资约357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684亿元。

  积极用好石化区这块“金字招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已成为新材料产业园指挥部全员的共识。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将进一步结合大亚湾石化区碳二、碳三、碳四和芳烃等原料资源,精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向下游的聚合物产业链和电子新材料产业链延伸。

  接下来,两园区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互联互通、联合招商及产业协同发展、原料互供、安全管理及消防应急救援、人才交流及服务、园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沟通联系和合作共建,并计划探索成立惠州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资讯,推动协同发展。

  联合发展

  两大园区项目关联度高,隔墙供应优势明显

  历经5年规划建设,大亚湾石化区的隔墙供应已成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招商引资的有力砝码。目前,园区已落户的22个产业项目中,多个项目为大亚湾石化产业下游项目。

  惠州博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其为湖南宇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新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宇新股份2009年进驻大亚湾,长期深耕LPG(液化石油气)深加工行业,在短短10多年时间内成长为华南地区规模大、技术先进、产业链完善的碳四深加工企业。

  目前,宇新股份在大亚湾石化区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惠州宇新新材料有限公司。而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则有惠州博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这几家公司之间是互相提供原料关系。”宇新股份副总经理谭良谋介绍,博科新材二期饱和液化气深加工装置可以消耗宇新化工及宇新新材富余的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博科新材二期副产的氢气可以作为宇新新材BDO装置、宇新化工丙酮加氢装置及炔烃加氢装置的原料;宇新新材生产的BDO可以作为博科新材先行项目的原料等。

  不仅仅是博科新材,岳阳兴长控股子公司惠州立拓30万吨/年聚烯烃新材料项目,也是利用大亚湾石化区生产的丙烯生产特种聚丙烯。

  这是一种可应用于医疗卫生用品、薄膜、透明包装、箱包、汽车、家电等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应用领域广泛,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据咨询机构统计,2022年我国特种聚丙烯产量仅1.4万吨,但需求量近12.4万吨。

  “我们自主研发的特种催化剂及聚烯烃工艺开发和产品改性全套技术突破了行业核心技术封锁,能填补国内空白,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达40亿元。”惠州立拓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依托大亚湾石化区的原料隔墙供应优势,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以惠州博科为龙头的碳四产业链,产业链产值将超400亿元;以惠州立拓为龙头的碳三产业链,产业链产值将超160亿元。

  2023年,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正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全力推进大亚湾石化园区综合实力迈进世界第一方阵。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实现了“三年打好基础”的阶段性目标,园区建设热火朝天,在建产业项目14宗,形成“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可以预见的是,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形成的“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正成为推动惠州支柱产业强链壮群、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强劲动能。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冯丽均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