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智库+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东连续2年把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为开年第一会,表明了开年即决战的决心,而且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在大会上被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眭世荣连称“深受鼓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眭世荣说,作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将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地智库、本地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等方面作用,积极为惠州市谋划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言献策;同时,不断加大工业互联网相关应用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水务、智慧园区、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研发和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眭世荣。惠州日报记者哈鹏 摄
成立以来科研成果带动产值超3亿元
来到位于仲恺高新区展创大厦的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只见展厅的演示平台上,城市供水智慧管理系统、城市排水智慧管理系统、智慧用电、智慧杆、数据可视化平台等软硬件产品琳琅满目,设计精妙,无不闪烁着科技的智慧和力量。
“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为导向,主要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前沿性、创新性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工作。”眭世荣介绍,经过5年多建设运营,研究院围绕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人才团队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服务企业能力不断提升。
眭世荣说,在成立之初,研究院主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宏观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承担工业互联网专项、高端人才团队引进、“研究院+公司”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及产品“上云上平台”的市场化推广。经过5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业务方向已逐步优化,目前正聚焦到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如智慧水务的一体化水质监测、污水管网监测,智能制造的硬件-数据采集器、软硬件平台等。
智能制造方面,研究院基于省科技专项“NB-IoT网络软硬件与智能制造设备工艺融合技术研究”,创新研发形成了科技成果——硬件新一代数据采集器,该成果在德赛、华阳等工业企业生产线部署并经实操测试后,结合MES等软件开发和应用,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厂、注塑机厂商、数据机床厂、药企等,目前已连接设备达5000台套,成为一款成熟的技术产品并不断优化迭代。
数据显示,自成立以来,研究院累计承担、参与部、省、市重点研发项目11项,其中部、省级纵向项目7项,截至目前,省部级以上项目已完成验收6项,相关科研成果带动产值超3亿元,服务企业超500家。
目前,研究院累计申请知识产权69项,其中发明28项、实用新型22项、软著18项;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8项、实用新型15项、软著18项、发布团体标准8项、核心论文3篇。还累计举办行业交流、技术研讨会、院士大讲坛活动产学研交流活动24场。
致力产业科技研究与应用
新的一年,研究院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为惠州的高质量发展深度赋能?
眭世荣说,近年来,惠州坚定制造业当家战略,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为核心的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思路充分结合了惠州在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也是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科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眭世荣说,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一直致力于产业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计划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为惠州乃至全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更多创新支持。
具体来看,2024年,研究院将继续围绕推进省级工业互联网高端研发平台建设工作,重点从引进、建设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团队,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培养一批行业服务人才、形成一系列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推广经验等方面开展工作。
此外,研究院还将继续充分发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开展智库建设与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也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吸引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加入到广东、惠州的发展中来。”眭世荣说,新的一年,研究院拟联合有关部门、机构,力争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高端技术交流会、技术培训、高峰论坛等,引进顶级专家、团队等,为惠州市谋划打造万亿级产业建言献策。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