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25岁男子因腹痛来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问诊了解到,该男子常常感到上腹部胀痛,且脐周不适,排便异常,每天都会有几次不成形的粪便,偶尔还会出现便血的情况。与此同时,他还有家族遗传性息肉病史。经肠镜检查,医生发现其肠道内散生百余颗息肉且直径在0.3~1.5cm。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腺瘤,结合家族史,最终诊断为腺瘤性息肉病。
年纪轻轻,肠内竟然有上百颗息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肠息肉会演变为癌症吗?本期,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林燕华带领大家一起了解。
年轻男子肠内查出上百颗息肉。市一院供图
肠息肉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
记者了解到,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肠息肉呢?
林燕华表示,肠息肉的成因,概括来说,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遗传因素是一个明确的原因。当家族中存在腺瘤性息肉病病史,或直系亲属有肠息肉甚至肠癌病史时,个体患肠息肉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其次,肠道炎症也是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其发生肠癌的概率会有所上升,这也间接增加了肠息肉的可能性。再者,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肠息肉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长期饮酒、摄入油腻辛辣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肠息肉的风险。此外,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其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最后,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检意识的增强,我们也能更早地发现肠息肉的存在。在年轻患者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较为常见。同时,也存在一些从娘胎里带来的幼年性息肉,这种息肉在小朋友中较为多见,其症状可能表现为反复便血。
综上所述,肠息肉的成因多种多样,涉及遗传、肠道炎症、饮食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肠息肉。
警惕!这种息肉癌变几率高
息肉距离肠癌有多远?这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林燕华表示,这其实要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来区分,一般来说,肠息肉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还有一些幼年性的息肉。容易癌变的主要是腺瘤性的息肉。据介绍,腺瘤性的息肉一般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肠癌,大概时间5到15年左右,根据病理的结果不同,它进展成肠癌的时间长短会有所不同。
肠癌的发生往往经历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阶段过程。如果在息肉,包括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可达100%;如果在Ⅰ期肠癌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超过90%;而如果在Ⅳ期肠癌阶段进行治疗,5年的存活率只有约10%。
林燕华提醒,如果不想让原本很好处理的息肉,变成“漏网之鱼”甚至演变成中晚期癌症,患者千万不要错过这两个时机:第一,早期结直肠癌的最佳早诊时机在息肉阶段,包括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是第一次重要时机。第二,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这是第二次重要时机。
相关链接
预防肠息肉不妨这么做:
1.调整饮食。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并适量控制烟酒摄入。
2.慎用通便产品。对于有便秘症状的人群,应谨慎使用通便茶、减肥茶等,因为这些产品可能引发大肠黑便病、肠息肉等问题。
3.提前肠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肠息肉。若家族中有肠息肉或肠癌病史,年轻人应提前进行肠镜检查。
关于肠息肉的常见认识误区:
1.肠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并且切除风险很高。事实上,只要没有内镜治疗的禁忌症,通常建议进行内镜切除,且该操作安全系数较高。
2.切除息肉后就不会再长或每年必须复查肠镜。事实上,息肉的复发与基因、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是否复查及复查频率应根据息肉的病理结果来判断。
东江时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