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国资委:党建引领改革攻坚 赋能国企高质量发展

  累计盘活各类不动产72宗,面积90.88万㎡;去行政化改革持续深化,各大国企共计推出了119个岗位,员工市场化选聘占比达到100%……

  今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上半年,惠州市国资委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引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第一原则和根本保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不断筑牢国有企业“根”和“魂”,统筹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和各项改革攻坚任务,截至目前,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年主体任务完成57%,国资国企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建设中的一号公路。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突出深化改革 成立工作专班,搭建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机制

  惠州港能源码头投资有限公司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创新开展“党建+N”工作模式,推动我市“三码头一库区”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其中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完工;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项目完成立项,预计今年9月开工。

  市国投集团本部党支部围绕集团及所属企业战略规划、主业定位、人才建设等内容,以问题为导向,配合党委开展调查研究16余次,完成调研课题6个,为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国企破除生产经营和党建治理“两张皮”,在党建引领下涌动干事创业激情的生动写照。

  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市国资委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国资委成立了工作专班,细化分解93项任务指标,搭建“每月一督办、每季一分析”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年主体任务完成57%。

  值得关注的是,聚焦提高国企净资产收益率,市国资委今年配套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了高质量发展“管理提升年”行动,围绕“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投资管理、合规管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六大方面,落地实施24条举措,以推动国企“管理效率、经营效益、发展效能”显著提升,加快打造更有活力、更高效率的现代新国企。

  企业国有产权管理被视为国资国企的基础性、枢纽性、战略性工作,是改革攻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国资委实施存量不动产盘活专项行动等三项举措,加强国有产权管理,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和财政贡献能力。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属企业累计盘活各类不动产72宗,面积90.88万㎡。

  截至2024年5月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2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61.13亿元。

  突出功能效率 力争年内新增3家以上国有高企

  拥有发明专利5项、实用型技术专利19项、软件著作13项、检测能力参数超过6000个,下属3个事业部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便是惠州水务集团臻准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于2021年12月组建的国有企业,涵盖了此前水质检测、大禹检测、东江检测三家公司的技术力量。“公司将党建与经营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取得较大的突破,其中党员队伍专业技术化达到了71.93%。”该公司党支部负责人介绍,在党建引领下,公司实现了人财物共管、人才共用、设备共享、经验共学的一体化管理,成为一家集市政工程、房建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水质环境等检测及白蚁防治、管网探测、工程测绘于一体的综合检测单位。

  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市国资委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扣“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力度。上半年,市国资委突出功能效率,推动市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做实水网、路网、市政网、航运网、资本运营网、产业投资网等“六张网”,并力争今年内新增3家以上国有高企,助力我市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和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其中,市水务集团供水总规模占全市供水总规模比例提升至77%;市交投集团正大力推进1号公路、环岛高速项目建设,参与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惠大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市城投集团运营管理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

  市港投集团贸易港产业港转型步伐加快,推进石化产业配套综合物流园、大亚湾环保建材仓储、综合环保服务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市国投集团全力开展资本运作,并联动招商部门对接各类招商意向项目45个。市产投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正推进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并成立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发力现代海洋产业。

  在参与“百千万工程”方面,据统计,今年以来6家市属国企已向挂点联系7个重点镇捐赠超3500万元用于美丽圩镇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突出“人才强企” 上半年推出119个岗位,市场选聘率达100%

  组织惠州各大国企共计推出了119个高质量岗位,员工市场化选聘占比达到100%;依托市国资委党委党校,广泛开展“国企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累计完成2751名党员学习培训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头脑;广泛开展“金牌工匠”“青年之星”等评选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表彰“金牌工匠”“青年之星”90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4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9个,营造“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上半年,市国资委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深挖人才价值,优化人才结构,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管理体系,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市国资委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持续落实《惠州市国资委所属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办法(试行)》《惠州市国资委所属企业组织机构和员工总额管理办法(试行)》,完善国有企业组织机构和职数设置,优化员工总额配置,并把市场化选聘作为引进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符合招聘条件的基础上,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市场化公开招聘方案,切实把业务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招进来、用起来。

  记者留意到,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效能,市国资委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鼓励改革创新,保护和激发企业领导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人才培育也被列为重点工作。今年上半年,市国资委聚焦重大任务、重点岗位分类制定专项教育计划,涵盖现代企业管理、产业投资运营、党建业务融合等刚需课程,搭建“专家精品课”“企业家讲堂”等培训平台,全方位提升国企干部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开展各类培训100余次。

  “接下来,市国资委将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利用‘产业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政策红利,深入挖掘和培养高层次特别是年轻人才,构建引进、培养、使用、留住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人才链条环环相扣。”负责人说道。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胡伯威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