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教育丨青春期孩子抑郁焦虑为哪般?

  “我孩子上初中后有好几次说不想去上学,我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与孩子交流后,说孩子没心理问题,是父母没教育好孩子。”不久前,一位焦虑的妈妈在自我关爱公益茶疗中对学竞老师说。

  “孩子的情绪藏在潜意识中,她本人也未必能够看到或了解。孩子不想上学,或有轻生的倾向,一般都是因为TA内心有心结和负面情绪,但却不懂得如何解开心结,释放和转化负面情绪。”学竞告诉那位妈妈,随后分享了自己做过的一些个案。

  让孩子看到、理解、释放、转化情绪,孩子才能走出困境

  曾有几个中学生,经常心情很烦躁,睡眠质量不好,有时会有轻生念头,她们主动和妈妈提出想看心理医生。妈妈于是向学竞求助。

  学竞给她们做心理咨询时,问她们最近有什么不好的情绪,她们都说没有,后来学竞通过催眠或与她们玩象易卡牌游戏,引导孩子看到自己主要有哪些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根源。通过做一些心理练习,学竞协助孩子释放了压抑的情绪,掌握了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解决的方法。当孩子看到、理解,并转化了自己的情绪,懂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了希望,就走出了困境,状态好了很多,睡眠也好了很多。

  来茶疗的妈妈听后,想起自己的女儿有时会提起在读幼儿园时发生的让她很难受的事情,她意识到女儿的内心确实是潜藏着负面情绪的。

  01

  情绪来源一:不懂得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学竞发现,在近几年来的心理咨询中,不少青春期孩子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内心常会出现担心、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有些孩子因为在人际关系上受伤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而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个案一:女生A读初中时,与班里一个同学玩得很好,后来那个同学告诉另一位女孩,说A在背后讲她坏话,那个女孩非常生气,在网络上使劲说A的不是,导致许多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A。阳光、开朗的A感到非常焦虑、恐惧、难过、委屈、愤怒,她和妈妈倾诉,妈妈不是很在意,让她不要想那么多。女孩因为此事对与人交往产生了很深的恐惧感,从此不敢信任他人,在随后的两三年里,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A上高中后,因为心情莫名地难受,常会睡不着,并产生轻生的念头,向妈妈提出想看心理医生,妈妈找到了学竞。

  在咨询时,学竞通过与A玩象易卡牌游戏,让A看到两三年前同学对自己的伤害,对她带来的影响,同时引导她看到自己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并协助她表达出来。通过启发、提问,A意识到,当自己被人伤害后,要吸取教训,以后可以先看清楚对方的人品,再尝试去交到真心的朋友。

  A选中的象易卡牌。

  后来妈妈向学竞反馈,咨询后A好多了,晚上睡觉也睡得着了。

  点评:

  教育家、心理学家指出:人类在青春期时会发生两个普遍的变化,第一个是发育,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由此开始感受到身体的巨大改变和情绪的激烈波动。第二个是开始脱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交往,与同伴的人际关系逐渐取代了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所处的主导地位。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冲突,并因此而困惑、苦恼。成年人协助青春期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如何与同伴交往很重要。

  个案二:高中男生B有一次在和同学玩闹的过程中违反了学校纪律,被学校记过。B在周末回家后,情绪非常低落,妈妈看他不太对劲,于是向学竞求助。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学竞引导他去看自己内心的情绪,并带着他去回溯过往生命中让他产生类似情绪的事情。B回忆起读小学的时候,每当他考试成绩差时,妈妈就罚他下跪、打骂他的场景。学竞让他在冥想中说出妈妈的行为带给他的感受,他开始时不愿意说,学竞告诉他,任何压抑的情绪都是可以表达的,在这里,一切都是被接纳和被允许的。在学竞的鼓励下,男孩说出了多年来深藏于内心的委屈、怨恨和难过。在他释放情绪后,学竞又引导他如何去与他人正面表达。咨询结束后,学竞问他通过咨询学到了什么,他说懂得了如何与他人沟通。

  B的妈妈通过上我们的线上课,了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征,并学会了如何与孩子良好沟通。她后来向学竞反馈,这次咨询后,两三年来,孩子的情绪一直比较稳定。

  点评:

  心理学家指出,人生最初的12年经历会有力地影响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些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童年时期有心理创伤,进入青春期后,印痕被激发所致。当过往的心理创伤被疗愈,父母通过成长改变了家庭的心理氛围,并给予孩子协助和支持,问题就得到解决。

  个案三:高中女生C觉得班主任经常针对她,会对她说些很难听的话,如“你怎么那么没家教?”,导致她内心对班主任充满了反感、愤怒,为此经常晚上睡不着觉,严重地影响了学习。

  学竞与C沟通时,先让她深入去看到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然后协助她把情绪释放出来。当她内心回归平静后,学竞再通过提问,引导她去思考班主任一些让她反感的行为背后是什么动机,班主任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同学,有可能是因为她曾经受过怎样的对待?最后学竞给她进行了疗愈。

  咨询后,C的心情平静了很多,睡眠质量好了。C的妈妈后来上了我们的线上线下课,她用所学方法去与女儿、班主任沟通,在较好地处理了两人不断发生的矛盾冲突后,班主任与女儿的关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后来高考前,班主任还辅导女儿学习,并指导她填志愿,女儿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点评:

  青春期是一段艰难的时期,因为孩子要面对崭新的一切:身心的变化、学业的压力、各种人际关系的压力、对自我的探寻等。这段时期遇到的各种事物会令孩子困惑、沮丧不安,或是感到痛苦,TA们很需要成人的理解、接纳和协助。

  如果老师过往有内在的伤痛没有疗愈,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经常把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或常对孩子说负面的话语,会给情绪波动大、正在形成三观的孩子带来程度不一的伤害。如果父母或老师能够通过学习成长,学会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改变,给予TA们支持和引导,便可以让TA们发展出新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拥有更健康、幸福的生活。

  视频:16岁女孩在近日自我关爱茶疗后的分享。

  02

  情绪来源二:学业压力

  青春期孩子之所以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除了受人际关系影响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业压力。有的孩子曾经成绩很优秀,上了高一级的学校后,面对激烈的竞争,由于过往的学习方法不再适合当下的阶段,成绩难以提升而非常痛苦、绝望,很担心自己考不上高中或好的大学。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身上。

  个案:大学毕业、22岁的D因为参加某资格证考试两次没考过,要继续复习、考试而感到压力很大,导致晚上睡觉心慌、失眠,整个人很紧绷。她的母亲为此很着急、担心,向学竞求助。

  在咨询中,学竞了解到,D因为从小到大成绩不太好,常被父母、老师批评、指责、否定,所以一直很自卑,认为自己是学渣,很恐惧学习、考试。通过几次催眠,学竞疗愈了她过往在学习上的心理创伤;与她探讨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她对学习有了新的认知和感受;学竞还给她传授了学习方法,D的学习效率因此大大提升。当她对学习有了信心后,作了一个新的决定:去考研究生。几个月后,D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资格证。

  点评:

  孩子在学习上感到痛苦、害怕、焦虑,很可能一是因为当TA做不出作业、考试成绩差时被父母、老师批评、指责、嘲讽,给TA带来了很多痛苦的情绪,导致TA产生了“学习=痛苦”的情绪记忆。二是父母经常会把孩子拿来跟他人比较,却很少肯定孩子的长处和优点。三是孩子不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父母能够去尊重、理解、接纳、肯定孩子,当孩子在学习上有点进步时就鼓励TA,引导孩子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心态、方法、能力等的提升上,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内心中认同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期待,并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孩子则不会因为学业而有那么多的焦虑和担心。

  父母学习成长,才能为青春期孩子赋能

  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在读小学时听话、懂事,但上了初中后,却变得会顶嘴、容易冲动、对父母爱理不理、情绪很多、上网成瘾等,让他们非常头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脑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青春期可以说是一个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从对所有事情都保持开放(童年期)转变成了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成年期)。这个时期大脑的一个基本改变是修剪,也就是减少大脑中一些不需要的神经连接。一般来说,修剪会导致青少年思考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改变,有时甚至会暴露出潜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情绪问题或精神分裂症等思维问题,更多地出现在青春期,而不是童年期。他们出现新的思维形式后,就会开始质疑成人及旧的做事方法。与此同时,青春期多巴胺水平的增加,会让青少年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更容易冲动,他们会不经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动;同时会让青少年更容易成瘾;青少年会更看重执行某个行为后预计可获得的利益,而不重视潜在的危险。此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大脑、心理的发育,会把过往压抑的种种负面情绪以各种形式宣泄出来。

  国际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指出,青春期孩子大脑中发生的重塑,虽然存在消极因素,但同时也能够激发出其巨大的潜力;大脑的这个过渡时期还会激发青少年产生情绪火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奇事物和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探索,赋予青少年力量,让青少年以最丰富且充实的方式生活。我们的一些学员通过参加线上线下课,协助青春期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启发孩子去自我觉察和思考,从而帮助孩子把青春期潜在的消极方面转化为积极的成长。

  惠州日报社幸福家庭教育工作室供稿、供图、供视频

编辑: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