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
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跻身世界前列
赋予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战略定位,惠州再次被委以重任。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惠州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到2027年石化产业形成乙烯540万吨、高端聚烯烃6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到2035年,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跻身世界前列。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来自省的重磅支持文件,标志着惠州在新的机遇期获得历史主动,挺起广东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为广东和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绿色石化产业是惠州打造新增长极和锻造产业集群新优势的重要抓手。这是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日报记者谢伟鑫 摄
●底气所在
产业基础好结构优,形成聚集规模效益
绿色石化,是广东省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初,《广东省发展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提出力争到2025年,绿色石化产业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力争超2万亿元和4800亿元,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明显提升,迈入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行列。
摊开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版图,湛江-茂名-广州-惠州-揭阳,一条产业带从珠三角向粤东、粤西两翼延伸,一个涵盖炼化、基础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已然成型。
但是,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安全环保压力增大的挑战,广东石化产业迫切需要破解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竞争力不够强、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的发展问题。
可以说,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惠州挑起全省大梁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在广东五大石化产业基地中,惠州异军突起,表现亮眼。
从产能规模看,2023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达3479亿元,建成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年生产能力和985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其中,惠州炼油、乙烯、芳烃、PTA的产能分别占全省的25%、41%、50%、68%。
从产业结构看,按“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惠州形成了以中海油炼油、中海壳牌乙烯、埃克森美孚乙烯、恒力石化PTA等项目为龙头的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位。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正在聚集“石化工业之母”——乙烯背后的千亿级产业,布局乙烯新产能和强化下游的强链补链延链。目前,惠州在建乙烯产能320万吨/年,拟建乙烯产能160万吨/年,到2027年乙烯产能达700万吨,预计将占全省乙烯产能63%。
当前,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使命。“在广东省没有达到万亿级的城市中,惠州是排头兵,产业基础、地理位置都不错,惠州必须往前冲。”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惠州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纪红兵认为,《意见》为惠州下一轮的发展拉开了重要序幕,绿色石化产业正是惠州打造新增长极和锻造产业集群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意见》为惠州深度参与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分工合作明确了新目标。“惠州石化产业结构、产业稳定性非常好,不但有一批国际化的大项目,也是国内石油化工巨头的投资重地。”纪红兵表示,外企、央企、民企在惠州同台竞技,形成了集聚效应,这意味着惠州具备与国外竞争的能力和底气,是广东省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通用码头作业现场。
●寄予厚望
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球石化产业高地”的战略定位,不仅指石化产业,还包括与其密切相关的新材料产业和能源产业。
《意见》提出,惠州要提升石化和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石化产业集群,联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中心和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业界专家认为,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寄予厚望,主要在于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具备规模,同时在区位、港口配套、产业融合等方面也有突出优势。
从区位上看,惠州位于“深莞惠”经济圈地理中心位置,拥有铁路、高速公路、港口、航空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江西等内陆地区的重要枢纽门户,拥有华南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口之一惠州港。
这一区位优势给惠州带来哪些便利?一方面有利于惠州多渠道引进资源,与大亚湾石化区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供的资源形成有效互补,实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有利于大亚湾石化区与深水大港的强强联合,有效降低大宗物流输入输出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形成石化产品覆盖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东部沿海地带的市场辐射格局。埃克森美孚、中海油、壳牌、恒力等石化行业巨头在惠州布局重大项目正源于此。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培育新动能上,纪红兵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不约而同地认为,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协同融合是惠州在下一轮科技改革浪潮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独有优势。“这事只有惠州有条件、有基础来做。”
早在2013年,纪红兵等专家就与惠州业界深入探讨,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如何融合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如今,设想正逐步成为现实,由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惠州已初具规模,集聚了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去年惠州新能源电池产值达1175亿元,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的城市。“《意见》的出台将助推惠州两大产业集群融合升级,不但可以培育新动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摇篮。”纪红兵说。
从区域协同发展来看,利用大亚湾石化区大炼油、大乙烯原料“隔墙供应”和身处华南消费市场的优势,惠州不仅可以实现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联动发展和石化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还能协同深圳、东莞打造“深莞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可以配合深圳、东莞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空间需求,成为推动‘深莞惠’新材料产业创新协同的关键园区。”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局长黄伟忠认为,先进材料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是产业基础提级的关键、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深莞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崛起的意义不仅在自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延伸发展。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世界产业巨头带动上下游企业陆续“押宝”惠州。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挺起广东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惠州重任在肩。
中海壳牌项目。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探索实践
石化产业“南北联动”,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政策福利送到了眼前,惠州要如何用好这份大礼包?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两个园区“南北联动”,围绕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电子化学品等细分产业链,布局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进一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努力做强油头,延伸化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集群。
黄伟忠表示,惠州将以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为核心发展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其中,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南北联动”是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南北联动”相关工作已经开启。去年底,两园区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明确两园区要加强在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互联互通、联合招商及产业协同发展、原料互供、安全管理及消防应急救援、人才交流及服务、园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对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除了加强“南北联动”,惠州还将持续做大石化产业规模,加快推进埃克森美孚乙烯、中海壳牌三期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海壳牌聚碳酸酯、中海油高碳醇等项目动工建设,力争炼化产能按目标时间实现规模提升。同时,持续推进大亚湾石化区公用工程和基础配套扩能升级。
自园区建设指挥部成立以来,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就被寄予厚望。如今,惠州正致力于推动其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探索开展省级新材料共建园区试点。“我们将积极开展省内新材料产业链合作交流,在联合招商、原料互供、产业协同及公用工程互联互通等方面推动‘深莞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联动发展。”黄伟忠介绍道。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支持惠州“提升新型储能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出多条支撑政策,如“谋划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区”“支持新型储能电站在并网接入、收益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探索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多种应用场景”等。
黄伟忠表示,《意见》对惠州建成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形成重要支撑,尤其是鼓励惠州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储能融合发展场景,将有效推动新型储能与工业、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互促发展。“惠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形成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实施方案,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目前,惠州正以试点项目为牵引,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试点项目建设,为规模化发展校核数据奠定基础。全市新型储能应用项目共有151宗,总投资103.46亿元。其中龙门零碳生态园储能示范项目2024年1月17日被国家能源局列入全国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在清洁能源领域,惠州已在临海区域初步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目前,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建成,中广核太平岭核电、惠州LNG接收站、中洞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正按计划建设。
黄伟忠介绍,除了已建成、在建的清洁能源项目外,我市规划或拟建的清洁能源项目还有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三期、惠州华鲲一号科技示范工程、惠州LNG接收站二期、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二期、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热电冷联产等项目。预计到2027年,惠州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占全市能源装机规模约89%。
征程漫漫,惟有奋斗。惠州势必聚焦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策划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敖文宇 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