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中医服务发展迅速 人大代表建议扩大医保报销范围

原标题: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市实施中医药“一法一条例”情况报告

扩大医疗报销范围 提升群众对中医药“接受度”

  近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广东省中医药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2023年全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门诊服务1301.8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4.40%;中医住院服务量达70927人次,较上年提高38.27%。

  中医

  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创新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通过实地察看市、县(区)中医院、中医药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药种植基地,听取各级政府及10多个职能部门汇报,召开医药专家和人大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实施中医药“一法一条例”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检查。

  报告认为,自2017年、2021年中医药“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认真实施,有效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2019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数达1767家,全市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专科医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均设置中医科,各县区中医院实现“二甲”全覆盖,全市69家卫生院和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都建有中医馆。

  据统计,2023年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量达到56.3万人次,是2018年的1.5倍,创历史新高。

  “我深刻感受到中医药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老百姓对中医药治疗的认同和需求。”市人大代表陈剑认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惠州名医建设梯队,提高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市人大代表李枫光建议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和推广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同时,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优势,抓住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和中医药衍生产业等新业态崛起的机遇,助力新质生产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药

  全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21万亩

  惠州中医药资源禀赋优越,2019年提出集中力量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其中的“1”,即以中医药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报告认为,市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据产地适宜性原则,通过规范秩序、政策支持、政企联动、平台建设、示范带动等措施,有效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在实施绿美惠州生态建设过程中,惠州着力推动特色林业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执法检查组走访了解到,惠州扶持中医药企业发展地方特色南药品种,积极推进博罗沉香、惠东绿奇楠沉香、博罗艾草、博罗金线莲、惠州猴耳环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并在各县(区)建设南药产业园、国药加工区、药业加工区、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多个南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惠州市猴耳环种植面积近0.8万亩,居全省第一;沉香面积9万亩,居全省第二。”报告介绍,目前惠州市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实现了中药材种植面积年增长16.6%;打造了沉香、猴耳环、灵芝、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等十几种名贵南药品种,一些优势中药材品种种植已形成规模优势。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我市虽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条件,但由于政策、资金和规划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中药材种植仍然没有形成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对偏弱。

  “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并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体系,保障中药材质量和安全。”陈剑建议,要统筹规划用好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等平台,加快形成惠州特色的中医药发展品牌,集中打造规模化、精品化、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让中医药文化和产业成为惠州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建议

  依据实情逐步扩大医保报销范围

  执法检查组发现,在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宣传和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方面,面向公众的宣传内容较少、方法较单一、持续性不够,有的群众对中医药“一法一条例”的认知不够,对中医药独特优势的认识不足。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因地制宜加强本地特色宣传,例如结合环“两山”示范区建设,通过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或研讨会、实施中草药种植项目、积极探索“康养+医疗”发展模式等举措,打造完整的中医药文化旅游集群。

  另外,执法检查组发现一些中医养生机构为了吸引消费者,违反法律条例规定,对其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和养生保健效果进行过度的虚假夸大宣传,甚至虚构一些不存在的疾病来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潜在风险。

  据统计,自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共查处中医药违法案件136宗。

  “从监督执法的角度提醒养生保健机构依法执业、依规操作,做到‘未病先防’‘防患未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严厉打击中医养生保健医疗服务乱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养生保健医疗服务行为,不断建立完善中医药监督执法体制,促进中医养生保健市场规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李枫光建议,在综合医院优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将中医诊疗技术纳入西医病种管理,按病种分值付费,便于医保统筹。

  “扩大报销范围,进一步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政府及医保部门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将中医保健类和“治未病”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使有需要的人群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服务。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 通讯员李淑慧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