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YOUNG惠州丨魔术师邵洋:表演好近景魔术,我是认真的

原标题:

热爱魔术,邵洋十年执着如初开始“破圈”

“表演好近景魔术,我是认真的”

  真正的魔术,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深刻体验。邵洋是一名专注于近景魔术的魔术师。这种魔术的魅力在于与观众的近距离互动和沉浸式体验。

  十年持续“充能”守初心,打造专属的魔术表演剧场,他从近景魔术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以魔术为“破圈”媒介,把魔术融入教育、公益、科普中,赋能宣传活动,解锁禁毒反诈公益宣传新形式。

  打造近景魔术小剧场

  穿过惠州市区祝屋巷,记者满怀好奇来到邵洋的“视幻空间”。此时,小剧场内氛围热烈,邵洋正热情招呼观众,准备开启近景魔术剧场表演。

  近景魔术与传统大舞台的魔术表演不同,它需要与观众近距离互动、“拿捏”观众的情绪,需要通过精湛的手法、细腻的表演技巧和舒适的表演节奏,创造出亲密而震撼的魔术体验。“魔术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缩小,让每一个微妙的表情和动作都可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邵洋说。

  2020年,邵洋看到祝屋巷有一家店铺在招租,他便租下了这个小店面,将它精心打造成一个名为“视幻空间”的魔术馆,开始运营近景魔术剧场表演。“这里一次性只能容纳15名观众,经常是亲子家庭一起过来体验。”邵洋指着温馨而紧凑的小空间补充说,“这里虽然不大,却充满了魔术的魔力和亲子间的欢声笑语。”

魔术师邵洋在为观众表演魔术。 惠州日报记者陈涛 摄

  打造属于自己的近景魔术表演空间,也是邵洋推广近景魔术的一个尝试。“我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魔术的神奇之处,不仅仅停留在对魔术道具的好奇,而是真正体验到魔术带来的惊喜和魅力。通过这个空间,逐步培养出一种愿意为知识与体验付费的欣赏模式,让‘视幻空间’成为他们心中一个独特的魔术学习与体验的小天地。”

  魔术表演让成就感“拉满”

  初访魔术剧场,馆内精巧,剧场桌子上有序摆放着各式魔术道具,从扑克牌到神秘箱子,从柔和的聚光灯到微妙的背光效果,都营造出魔术表演所需的神秘和焦点氛围。这中间,格外吸睛的是墙上挂着邵洋的精彩表演照片。

  这些照片都是邵洋前几年到全国各地参加魔术比赛和录制节目时的留影,记录了他学习魔术表演以来的成长轨迹。邵洋曾经连续获得6个近景魔术比赛冠军。

魔术师邵洋从业以来获得的部分荣誉。 惠州日报记者陈涛 摄

  谈及与魔术结缘的经历,邵洋回忆道:“19岁那年,我在广州偶然路过一家魔术店,被店里的魔术表演深深吸引。”起初,邵洋学习的是美术专业,而从那次“邂逅”魔术之后,邵洋开始钻研魔术,不断精进自己的魔术技艺。

  与记者交谈中,邵洋表达了对近景魔术十年如一日的热爱缘由。“魔术在我成年之初,给予了我持续的正反馈和激励,让我在每一次的表演中都能收获满足和认可的‘成就感’。所以,表演好近景魔术,我是认真的!”

  魔术“破圈”赋能公益宣传

  上个月,邵洋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顺利举办了一场个人魔术专场表演。60分钟“小剧场魔法秀+魔法学堂”的表演寓教于乐、妙趣横生。除了偶尔的魔术专场,就是邵洋每周常规的剧场魔术秀,但有时也会举办几场魔术学堂,教孩子们魔术基础,让青少年感受魔术艺术,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对魔术的爱好。

魔术师邵洋在为观众表演魔术。 惠州日报记者陈涛 摄

  “魔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媒介,可以创造出跨界合作的无限可能!”邵洋尝试跨界合作,将魔术融进更多领域、场景,创造出全新的表演风格。“我希望,魔术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传递正能量的工具。我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将魔术与教育、科普、公益相结合,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启发思考、传递知识、温暖人心。”

  近两年,邵洋开始利用魔术“破圈”。在禁毒反诈公益事业,他用魔术手法揭露赌局真相、宣传反赌反诈骗知识。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