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脏停跳3.8秒!危急时刻,市一院“微型胶囊”出马

  心脏停跳长达3.8秒,这是多么危险的情况!但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医生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记者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及起搏团队日前成功开展了一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书写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据悉,不久前一位66岁的阿伯突然晕倒,不仅摔得头破血流,牙齿和舌头都受了伤。紧急送到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在急诊外科处理了外伤,医生查看动态心电图竟发现,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心脏停跳时间达到了恐怖的3.8秒!这情况太危险了,随时可能丧命。医护团队赶紧将这位阿伯转到心血管内科,面对危急情况,专家团队评估后,结合患者意愿,决定给患者植入一种“黑科技”——无导线起搏器。

  手术非常成功,患者术后无晕厥黑蒙头晕等发作,复查动态心电图为起搏心律,无RR间歇。

  无导线起搏器:心脏里的微型“救命侠”

  记者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获悉,无导线起搏器十分先进,把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合二为一,就像个“微型胶囊”,直接植入到心脏里。它能感知心脏活动,一旦监测到心跳过慢,就立刻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肌,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现在技术更先进了,还能实现房室同步起搏,就像给心脏装了个智能小助手。

  相比于传统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是手术创伤小:无需在胸壁切口制作囊袋,也无需将电极导线经静脉植入心腔,通常通过股静脉导管输送到右心室,固定于心室壁上即可,一般术后两天可出院。

  二是感染风险低:没有导线和囊袋,减少了因导线和囊袋引发的感染、破溃等并发症风险。

  三是兼容性好:可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

  四是电池寿命长: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2.8年,未来即将引进国内的二代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年限长达17年。

  五是生活质量高: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体积仅有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不影响肢体活动及美观,能正常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无导线起搏器的主要适合人群

  无导线起搏器有一定的适合人群,主要有:

  1.存在植入径路异常:如静脉阻塞等传统起搏器植入径路异常的患者。

  2.反复感染风险高:反复起搏系统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及起搏系统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反复全身性感染、高龄等人群。

  3.特殊疾病或偏好:终末期肾病及血液透析的患者,或因个人偏好如职业、运动、美观等原因要求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

  术后总体生活质量高

  作为一项先进技术,无导线起搏器术后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高,主要体现在:

  1.活动能力提升:多数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改善,乏力、头晕等因心动过缓引起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能恢复正常活动,如散步、爬楼梯等,部分患者还可逐渐恢复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力显著提高。

  2.症状缓解:对于存在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后,心悸、胸闷、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通常会明显缓解,患者不再频繁受这些症状困扰,生活状态更稳定。

  3.心理负担减轻: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小且无外露导线,减少了患者对起搏器的异物感和对导线相关并发症的担忧,心理压力降低,生活更轻松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及起搏团队可熟练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技术成熟且稳居惠州地区领先地位。团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市一院“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医疗理念。

  惠报全媒体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王运广 郑海燕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