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惠州历代书画家⑾叶英楷、叶文澜和李桂馨

原标题:漫谈惠州历代书画家⑾叶英楷、叶文澜和李桂馨
方山书舍说二叶 一郡名师出高徒

  惠州人物志

  惠州府城方山叶氏,其先祖于清康熙初自海丰迁来,最初落担城南外麻渣下,以制豆腐为业。后子孙繁衍,一支迁至城内方山南麓(即府城高营房横街,故址在塘尾街宾兴馆后背),至晚清民初,英才辈出,成惠州望族。族中子弟,论军事当推叶举(民初粤军总指挥);论教育则有叶秉观(创办精诚学校南区小学自任校长)、叶秉机(即叶史材,创惠阳一中兼首任校长)、叶秉樾(参与创办惠州持平中学并首任校长)昆季相望于先后;若论诗书,则又以叶英楷、叶文澜叔侄声名最著,是谓方山“二叶”。

  叶英楷,自号小裴,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卒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好读书,名其斋为方山书舍。书舍面积有二百多平方米,至其侄叶文澜一代,内有藏书万卷,是叶氏家族教育子弟的场所。叶英楷亦热心地方文教,曾与郡中诸君子于湖畔创建仓圣庙以祀黄帝史官仓颉,阐扬文明,教化社会;又以善书名世,尤精楷法。其长孙叶秉机曾有诗忆述云:“王父(指叶英楷)喜临池,牵纸无虚日。泼墨兴淋漓,索书人满室。”可见其书法在当时是名动乡邦的。大概是受康有为、邓承修、江逢辰等岭南名家的影响,晚清惠州书家多崇尚北碑,而叶英楷却别具手眼,教习书法不废帖学,“儿时喜涂鸦,一团如黑漆。属摹褚河南,吾家重绍述”,指的正是此事。从叶英楷留传下来的作品看,其楷书取法米赵而远祧二王,略兼行意,写来雍容儒雅如谢家子弟,颇见晋人风度,在当时碑学勃兴的惠州乃至粤东书坛,可谓独具一格。

叶英楷书法作品。 本版图片 严艺超翻拍

  叶英楷作书,喜记前人书论,又或抄录自己论书之作,显见其重视书法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同治十年(1871),年过不惑之年的他曾作论书五绝句,从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大视角出发,阐述了他对书法的基本观点,兹抄录如下:

  元常宣示成乌有,季直唐临楷法淳。海岳阅书无魏迹,石田汲古聚斯珍。

  平复从来属伯英,陆机题咏岂真评。蔡伦网纸留残墨,章草天成大主盟。

  谢安慰问雄江左,海岳倾心过二王。只字宜追真自□,懒开秘箧愧腾骧。

  西园清夜何人写,三绝奇踪属虎头。解画世人能有几?初平叱石饼金收。

  右军精楷东方赞,糜处重完赖率更。历劫尊崇和辟贵,酬城十五价犹轻。

  注:□缺字。

  诗中高唱“海岳阅书无魏迹”,又发出“解画世人能有几”的慨叹——叶英楷在一片尊碑声中对帖学犹坚守不移,实在并非是矜才使气于一时的“反潮流”,他有着自我的理论判断和审美取向,品较中充满了学者的史识和理性。叶英楷书法绵里藏针,无媚俗气,个中因由,于此可约略窥见。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众多品类中,书法也许是最需要书卷气的一种。平日若无心读书问学,自我修养,而只一味埋头磨墨写字,汲汲于追求若干次作品的参展以获取一个更高行政级别的会员头衔,便自以为是“省手”“国手”而意满志得,甚或借名炫世,这样的“书法家”,以前辈叶英楷们的“法眼”看,恐怕是连称“写字匠”的资格都够不上罢。

  就诗书论,在叶英楷的儿侄辈中,以叶文澜最为出色。叶文澜(1858-1928)字景祁,晚清诸生,是惠州教育界有名的老前辈,注重诗教,勤于吟咏。民国六年(1917),与郡中同好祝嘉祥、祝庆祥、陈宝贤、严同达等重组西湖诗社于仓圣庙,定时雅集,分韵联句,品较高下,编辑《西湖诗社吟稿》刊载社员作品,文采风流盛于一时。曾有《西湖诗社中秋玩月诗》云:“携琴载酒到西湖,尽有诗人月不孤。秋兴长天思老杜,风流绝世话髯苏。广寒仙侣遥相忆,浩渺银河澹欲无。莫说去年抱此夜,惊闻城上夜啼乌。”考其时此老已年届花甲,却依然凌云健笔,意气纵横,实属难得。著有《潜园诗集》,惜未梓行。吴仕端先生在《惠州西湖艺文丛谈》中尝论及,以为叶文澜“其人道貌岸然,而其诗则清丽婉秀,一如广平之赋梅花。”亦善书,从其自书斗方《赞桂馨山水长句》看,楷书面目气格与从叔叶文澜相近,然雄健稍欠,婉秀则又过之。所谓书如其人,其实有很多人,也可以说是书如其诗,如叶文澜先生就是。

  叶文澜先生曾讲学于府城东樵书院(院址在今塘尾街),一郡名师,满城桃李,近代惠州许多文化名人,早年都曾游其门下,学者张友仁和画家李桂馨,即为其中名声较著者。张友仁著有《惠州西湖志》,后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为人所熟知,于此不赘。下面且来简单说说李桂馨。

  李桂馨名幼葵,以字行,晚年自号白石翁、芗道人,居惠州府城(今惠城区桥西),约生于清光绪初而卒于民国中,具体年月已不可详考。李桂馨少从邑中名士叶文经、叶文澜兄弟游,早有画名。坊间传说他年轻时参加府试,竟于考试卷后戏绘山水画,由此可知他对科举功名的轻慢,亦可见他对绘画艺术的痴迷,是一位在晚清大变局中颇具新思想的青年学子。

  为了增广见闻,他曾寄居南海伍家花园,尽览园中所藏书法名画,后来游历香江,辗转沪上,与岭南名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等共同创办艺院,致力于绘画艺术的创新和传播。不久,又从某使节远赴东瀛,游历美洲。显然,他和李丹麟一样,对“读书行路”的古训,是真正努力付诸实践的。因此,其学养日深,“游踪已广,画益超绝,卓然为吾郡名家”(叶秉机评李桂馨语)。番禺黄佐以长诗题其山水画册,中有云:“壮游东极三神山,探险西穷南北美。宇宙奇观眼底收,下笔纵横故乃尔”(《为西湖梅隐题李桂馨山水画册》诗,载《听篁山馆诗剩》,1927年作品)。他也从画中读出了眼界和见识对李桂馨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正如叶秉机所言:李桂馨画“笔法得力于名山大川者为多,固非几案间所能致”“所为山水,近师二王,远宗北苑”,功力纯厚,深得古法三昧而又未被古法所囿,无论是取材和构图,都于古意中见出了自己的风貌。民国元年(1912),李桂馨的画作《西湖八景图》送参巴拿马赛会获奖,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民国三年春,李桂馨归乡养病,应了世交叶秉机的邀请,到惠州省立三中教授图画,受其影响,省立三中学生大多喜习美术,出现了一批书画爱好者。他于任教期间与叶秉机“朝夕过从,讨论绘事”,曾以山水画十二幅相赠,叶秉机将其装裱成册,因此作诗二章,以记其梗概。诗云:“西窗风雨话从前,总角论交二十年。画稿君经留海外,诗缘我合老林泉。登楼词赋怀王粲,绝世丹青爱郑虔。挥洒云烟最佳处,竹深荷净晚凉天。”以王粲词赋和郑虔丹青称誉李桂馨的诗才画艺。又云:“淋漓泼墨兴豪雄,健笔凌云夺化工。点点春山明北苑,濛濛烟雨湿南宫。天连秋水客帆远,云拥关河鸟道通。十幅蜀笺描不尽,四时风景有无中。”诗为郡中书法名宿黄亦良所书,真可谓诗书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原件原藏于惠州方山是园,现已随其主人侨居美国,惠州存有其照片,《惠州志·艺文卷》刊载其中两幅),清末民初惠州方山是园之裙屐风流,于此亦能略窥其一斑了。

李桂馨书法作品。

  现存李桂馨作品多为山水画,而所画山水又多具幽远空寂之境,有论者以为,画境实为心境,它所折射的正是画家对现实厌惓和逃避的内心世界,此为知人论世之说。李桂馨的晚年生活颇为困顿潦倒,靠卖画为生,郁郁而终,后事竟要由学生帮助料理。纵才不羁者命多蹇厄,实在教人唏嘘。所幸者,其家有贤媳,抗战时期出城避日机空袭,兵荒马乱之际,人多携带衣被干粮以备不时之需,她却只挑着一担书画出城,人问其故,则说:“这是家翁一生心血,毁了可惜。”李桂馨的许多作品因此而得以免于日寇兵火之灾。现在,李桂馨的画作于惠州坊间已是难得一见,保存得较多的,恐怕要算是旅居美国的叶氏后人了。

  (吴定球)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