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存贷款迈入“双万亿”,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今年一季度,惠州又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迎来全新进阶:全市各项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广东第六个迈上这一台阶的城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存款是城市的“金库”,贷款是“活水”,百业离不开“活水”浇灌,惠州金融存贷款规模双双超过万亿元,意味着整个城市的金融支撑能力“强筋壮骨”。

  今天的惠州已是“万亿工业大市”,正努力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万亿GDP”,“双万亿存贷规模”的炼成,无疑将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强大金融动力和发展底气。此番迈入“双万亿”,给惠州的利好影响是多方面的。那么,当下受正向推动最显著、最直接的点位在哪里?

(一)

  将显著提升城市吸引力,助力全市招商引资。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惠州存贷款规模达到“双万亿”,象征着金融实力的进阶,对城市发展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它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吸引力将显著提升,有助于惠州在大湾区发挥更大作用,吸引更多资源流入,包括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当下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核心资源。

惠州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就拿招商引资来说,无疑可以为惠州增加一枚重要筹码、一面“金字招牌”。一直以来,惠州的资源禀赋、便利交通、产业基础、工业园区、营商环境等是我们常说的城市优势所在。如今,又可以大声地喊出“金融服务”这一优势,大大增强投资方的入驻信心。

  可别小看这一优势,综合对比之下,在大湾区,深圳、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多方面保持领先,存贷规模、金融服务能力也优于惠州,但它们在可开发空间、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就不一定有优势了。

  企业要投资,选择有很多。不过肉眼可见的是,在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这两大当下热门风口领域,没有哪个城市像惠州这样“有料”:世界名企聚集、技术家底厚实、上下游产业链齐全……企业想在互补合作方面“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惠州是大湾区城市的不二之选。在企业考量过程中,如果再祭出“金融服务”这一金字招牌,没准他们选择的天平会进一步对惠州倾斜。

  当然,要说“金融服务”招牌硬,城市存贷规模不是唯一标准。据官方数据,惠州是广东金融服务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有33家银行机构、61家保险公司、27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营业部……这些配置在全省排名前列。

  其中还有一大亮点,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0家在惠州落子。以它们对城市投资环境的敏锐嗅觉和精准判断,相信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有益参考。

  另外一个层面是,惠州各大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近年来,有多个金融领域的“全国首创”“全省首发”落地惠州,这足以印证。

  所以,欢迎来惠州投资兴业。

(二)

  将给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活水,助力项目企业快速建设发展。

  存贷规模的壮大,就像粮库的充盈,意味着企事业单位获得信贷支持的可能性更大,覆盖面更广。

  项目要发展,离不开信贷支持。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国家重大外资项目,为推动项目快速建设,埃克森美孚选择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截至目前,该项目获贷金额超百亿人民币。在此系列合作中,中国工商银行惠州分行贡献突出,这也是惠州金融业服务项目发展的典型案例。

小微企业政银担专项贷款为为华科技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是该企业生产加工区。

  近年来,惠州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战略,在金融支持方面大力向制造业领域倾斜。据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统计,从2017年12月惠州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到2024年3月突破11000亿元,6年多时间里总量增加了7000多亿,平均每年净投放超千亿,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尤其在制造业贷款方面,惠州投放力度不断加大,有多项指标领跑全省。今年3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11091.9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511亿元,占比22.6%,比重居全省第一。这是继2023年2月末的18.5%以来,惠州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14个月比重居全省第一,且占比持续提升。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源要素的先天禀赋,往往会在城市发展和竞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多年来,惠州一面夯实产业基础,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一面秣马厉兵,努力吸收金融、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完善体系。这些措施均已初显成效,无疑将使惠州在当下的发展大潮中站得更稳、走得更快。

  万物繁茂,始于立夏。正是有了春耕的忙碌,才有夏日的茁壮成长。我们静待惠州可以收获更多美好。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