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惠州如何乘势壮大汽车电子产业?

  “现在出租车、网约车基本上都换成电动车了。”前几日,笔者打了个网约车,闲谈中,网约车杨师傅对电动车的好处如数家珍,“白天充电一块二,晚上不到一块钱。省钱还省事,现在出车只要管个电、四个轮胎,其他基本不用管。”

  不仅是出租车,新能源私家车也越来越多。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街上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小区车库不少车位也装上了充电桩。

  市民的直观感受,背后有数据支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燃油车。

  “油电反转”,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过半。这一指标性节点的到来,对惠州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有何启示?惠州如何趁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东风,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产业?

市民选购新能源汽车。

(一)

  5月4日,2024北京国际车展落下帷幕。展会期间,华阳集团、亿纬锂能等惠州龙头企业纷纷亮相,创新技术和优质产品赢得业界广泛关注和认可。

  此次北京车展,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款式新颖、百花齐放,引得不少合资品牌车企观摩学习。人们不禁感慨,“过去的老师,成了学生”。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显示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厂,还是藏身背后的零部件供应商,无不在千方百计抢抓这一难得的市场机遇。

  对惠州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只要融入头部车厂供应链,产品几乎“不愁卖”,营收也随之水涨船高。

  2023年,惠州两大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营收较上年同期分别录得46.71%、26.59%的增长。今年一季度也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进入增长快车道。

  今年3月28日,小米首款汽车SU7上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TCL华星等多家惠州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小米汽车供应链。相信随着小米汽车的“出圈”,惠州汽车电子企业也将随之获益。

  在国内市场销量屡创新高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拔寨”,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之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浪潮下,惠州企业积极“走出去”,斩获国际知名车厂的新项目订单,并布局海外基地。

  5月15日,德赛西威欧洲新科技园区在德国魏玛奠基,新园区占地近10000平方米,已启动的一期工程包括办公大楼和一座3D天线测量室,预计明年落成启用,成为该公司国际化的又一里程碑。

德赛矽镨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

(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为何能够迅速崛起?如此看来,首先是产业链的成功。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完整,依托科技创新,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独特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电子生产基地,惠州该如何抢抓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风口”?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进一步做精、做细、做长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融入整车厂供应链,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做精做细汽车电子产业链。德赛西威自主掌握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全栈设计等能力,在智能驾驶车载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华阳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出货量突破百万套的HUD供应商,亿纬锂能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跻身全球前列……这是惠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硬核”实力,也是惠州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底气。

  做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众所周知,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是汽车产业的显著特征。汽车产业凭借巨大的经济贡献率以及对上下游产业链强力的拉动,一直是地方政府重点引进和发展的产业。依托“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重点项目,为惠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添新动能。

  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推动惠州新能源汽车“三电”、汽车零配件、充电设施、精密压铸等产业链中小企业加快提档升级,让更多惠州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占有一席之地。

德赛西威的智慧出行体验馆。

(三)

  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其著作《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中认为:“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百年一遇之大变局的方向,它们分别代表换道竞赛‘上半场’和‘下半场’。”

  毫无疑问,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到了智能化的“下半场”。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现在的消费者买车,会更多地关注车的智能化配置:汽车芯片是否最新款的,系统是否流畅,是否支持智能驾驶等。

  尤其是在智能驾驶领域,自去年开始,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就在加速量产落地。华为、小鹏、理想等众多厂商相继开启城市NOA功能的内测和推送,特斯拉FSD也极有可能引入国内。

  行业普遍认为,今年,高阶智驾将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智能驾驶成为车企进入“淘汰赛”角逐的入场券,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的“下半场”,对惠州汽车电子产业来说,既是一场考验,又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事实上,经过长期的研发创新,惠州汽车电子产业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2023年,惠州上榜中国智能网联汽车50强城市,在全国排名第24位。龙头企业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高算力平台已量产配套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路特斯等多家车企,新获得超过十家车企的项目订单。

  然而,在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对任何一座城市,一家车企、供应商来说,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劲,必须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争抢占汽车智能化的技术制高点。

  为此,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规级功能芯片、功率器件等关键零部件,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算力等最新技术,再到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人才配套,惠州都需要持续“加码”,不断丰富和完善惠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