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少城市纷纷出新招、展诚意,掀起引才热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不仅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走进全国40多所知名高校“招兵买马”,还于近日启动第三届人才周,开展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交流、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等平台,促进更多优秀人才来惠创新创业创造。
每一座城市,都在渴望年轻人,期待更多青年才俊成为城市“合伙人”,与城市同心同行、共创未来。同时,每一个年轻人,都希望找到一个和自己“最搭”的城市。那么,年轻人与城市,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一)
因为什么爱上一座城市?一千个年轻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
近几年,网络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推荐“宜居城市”、“蹲”一个理想城市等话题的讨论,网友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看重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及上市公司数量等硬实力,有的钟爱城市区位、资源及产业前景等发展潜在优势,有的关注城市房价、交通、医疗、教育、生态、文化等“综合性价比”。
难怪有人说,年轻人选城市就像选对象,一旦看对眼就动了心。这生动形象地说明,选择扎根的城市也是人生的重大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Z世代”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大多生活在比“前浪”更加优渥、开放的环境,在选择定居地的时候,不仅希望能在扎根的城市“发展事业”,也注重追求“美好生活”,甚至期待以此“开启”人生的更多可能。
年轻人向往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对年轻群体而言,来到一座城市,就业机会是首要需求,职业发展前景是最大的吸引力。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71.7%的受访青年在选择未来发展城市时,把就业机会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年轻人喜欢有“青和力”的城市。“青和力”指的是城市“对青年人的友好指数”,现在这一点正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杀手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局限于在大城市和老家“二选一”,一些包容开放、环境优美、消费场景多元的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也会成为他们对上眼的“意中人”。
年轻人期待与城市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是城市的“合伙人”,双方的良性互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像当下年轻人所说,每个城市都是美丽的,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是懂你的。因“宠粉”而火出圈的哈尔滨、淄博等城市,正是因为读懂并热切回应了年轻人的需求,才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二)
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来城市学习、工作、生活,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能出彩?近年来,惠州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持续办好人才周活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礼遇人才,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在就业创业、住房安居等方面为广大青年才俊送上一份份“厚礼”。
着力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东江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人才发展平台,打造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惠州基地、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人才服务阵地,为青年人才来惠追梦圆梦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招引”“十万人才大招引”等专项行动,认定发放“优粤惠才卡”,组织开展青年人才音乐会、未婚青年人才联谊会等交流活动,提升年轻人城市归属感。
对一座城市来说,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正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惠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持续以年轻人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发展机会,相信广大年轻人就会“用脚投票”,把惠州作为就业、创业、定居的“首选地”。
聚焦成长成才,为年轻人搭建更多人生出彩的舞台。年轻人实现梦想,舞台要广阔。可依托平台载体,汇聚创新资源,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开展专项行动等举措,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展示舞台,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聚焦安居乐业,让年轻人切身感受到高品质的生活。结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更多关注年轻人的生活质量,让吃得惯、吃得起的菜品美味触手可及,让既时尚又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多多益善,让设施全、服务优的公共空间遍布城乡。总而言之,就是要用贴近生活的“细枝末节”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共情。
聚焦所忧所盼,让年轻人更加安心舒心地拼搏奋斗。要倾听年轻人心声呼声,针对他们在教育、住房、婚恋、育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政策短板,在年轻人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助点力,让他们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情与关怀,在与城市同频共振中开启更加美好的未来。
敞开怀抱,用城市的热情与活力,换来年轻人的心驰神往、热情奔赴,惠州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遇见“诗和远方”,放飞梦想和希望。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