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提议:探索建设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目标清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的叠加冲击下,广东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好成绩,实属不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1月20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

  与会委员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讲政治,总结去年工作实事求是、精准到位,分析当前形势深刻透彻,谋划今年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是一个求真务实、顺应民意、开拓创新、提气鼓劲的好报告。围绕“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畅通“双循环”,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主题,委员们各抒己见献良策,畅所欲言话未来,现场气氛热烈。

  焦点1: “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在大湾区打造教育创新开放的“桥头堡”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双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高水平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等方面着墨颇多。在分组讨论中,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横琴等被委员多次提及。

  省政协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建议,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进一步发挥深圳核心引擎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创新性都市圈。他呼吁,强化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等重大平台间的开放联动,协力促进香港和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区域发展一体化水平,努力打造跨区域协同合作先行示范样板。

  在省政协委员、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刘洪一看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广东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文化圈,“人文湾区”建设已初显成效。他建议,以岭南文化等为纽带,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之间的文化认同感,塑造湾区共同精神内涵。

  省政协常委、深圳市宝安区工商联主席曾少强说,应充分发挥前海“新扩”片区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与香港的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建设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把前海“扩区”利好带来的“化学反应”充分释放出来。

  省政协委员、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高端人才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国的海外留学生。她建议,在大湾区构建优质的国际双语教育体系,探索特色化国际化办学的教育图景,以“根植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为目标,打造教育创新开放的“桥头堡”。

  焦点2: 畅通“双循环”

  整合航运上下游供应链 优化多式联运

  过去一年,广东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不断增强。如何进一步深挖国内外需求潜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力,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布局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真是恰逢其时。”省政协常委、民建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欧壮喆建议,在提升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的过程中,广深两城要加强优势互补,重视发挥两城之间的比较优势,进行错位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疫情发生以来,国际航运持续紧张给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外贸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对此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牛保庄建议,广东应积极引入智慧科技,打造物联网时代的自动装箱码头。同时,要更多借助科研人员提供的管理优化方案和技术,充分利用已有的内陆和港口上下游配合衔接供应链优势,以多式联运形成链条,做出系统优化整合的方案,改善港区立体交通网络的连接效率,积极推动沿海地区成熟港口技术和资本更高效辐射内地,并与内地航运资源和政策互联共振。

  焦点3:保障和改善民生

  持续提升公路网 “末梢”环节便利性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引发委员们热议。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湾区中医医疗高地,这让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感到十分振奋。她建议,制定中医药发展扶持政策,完善中医药创新的人才保障机制。

  省政协委员、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印象深刻。“这些年,省里对湛江的交通建设投入很大。湛江通了动车后,去广州最快仅2个多小时,湛江吴川机场也即将通航,未来还将开通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他建议,广东在不断完善骨干交通网络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大对“末梢”环节公路网络的投入。“如今,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粤西,从一些县城到辖内的部分镇街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希望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打通路网末梢‘最后一公里’。”

  “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省政协委员、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董事王秀英认为,在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进程中,要下好交通“先手棋”,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快速流动,逐步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城市与珠三角城市的发展差距。

  (记者 龚春辉 余嘉敏 马芳 唐子湉 葛政涵 汪祥波 陈欣欣 戴晓晓 朱红鲜 黄楚旋)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