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保险2023年度数据出炉。其中,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589.71亿港元,同比飙升近28倍,已超越2019年内地访客保费收入。在内地访客投保的保单中,约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笔过支付),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5%、34%和4%。业内人士提醒,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除了看到香港保险的产品优势之外,也应该关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汇兑风险、理赔过程以及合规风险等问题。
收益率差距吸引部分客户
“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弹性高是重要原因。”资深从业者黄女士告诉记者,一方面,高投资收益率可以反哺承保端和理赔端,提升产品性价比;另一方面,高投资收益率也推高了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
“香港不少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可以达到年化7%,储蓄型保险产品如今演示的预期收益率仍然可以达到5%至7%,而内地储蓄型保险的最高保证收益率在3%左右。收益率的差距会对部分客户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黄女士提醒,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收益率弹性更高,但预期收益率能否实现仍有不确定性,内地的储蓄型保险收益则更为稳妥。
据悉,香港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结构由“保证收益+非保证利益(即红利)”组成,其中,非保证利益是浮动的。保证收益率普遍在1%至2%之间,非保证收益率为预期收益率,受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理赔情况、退保情况等因素影响。前期演示的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之间或有一定差距。此外,香港储蓄型保险的预期高收益率是以很长的时间跨度为前提,如果持有期较短,收益率或不及内地储蓄型保险的保证利率。
风险防范必不可少
实际上,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保险产品也存在着诸多风险点。首先,汇率波动影响着保费成本、理赔金额和实际收益率。由于香港保险多数以美元或港元计价,近年汇率的波动,也为投保人需要支付的保费成本带来较大变数。对于疾病类的保险,如果理赔的时候汇率发生较大变化,投资者收到的保险金也会相应“缩水”。
其次,除产品本身的风险之外,资金如何“出、入”也是内地访客关心的话题。黄女士告诉记者,内地投保人需先申请购汇,境内个人每年购汇限额为等值5万美元,之后需要本人到香港再开一个香港的银行账户,将资金转入该账户后再购买香港保险。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外汇政策,在个人经常项下,真实、合法的经常项目交易可以凭有交易额的证明材料在银行直接办理结售汇。例如境内个人因到境外旅行、留学和进行商务活动等购买的个人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属于经常项下服务贸易类的交易,可按经常项下的相关规定办理购付汇和收结汇手续。但是境内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因此,相关保险款购付汇及赔款收结汇也不能办理。
东江时报记者伍磊
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