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丨鱼跃龙门

  北回归线穿越龙门,阳光雨露滋养着万千生灵。这片“万山之地”,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生长着大量的原生小型鱼。

兴凯鱊(珍稀品种)。

  为了摸清楚家乡到底有多少原生小型鱼,5年来,龙门县龙城第一中学生物特级教师黄伟胜开展了龙门县原生鱼资源调查研究。

野生唐鱼(珍稀品种)。

  周末和节假日,他常往山坑寻找鱼种,被人误解“不务正业”;为了拍摄山间活体银鱼的图像资料,他蹲守三天三夜,被人说“有点怪”……5年来,黄伟胜跋山涉水,寻找溪河里的“小精灵”,累计收集105种龙门原生鱼,填补了惠州水生生物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保护意义。

东方墨头鱼。

  兴凯鱊,被称为“正在消失的水中彩虹”;唐鱼,体型小巧,体态优美,身体散发着各种色彩和光芒,有“白云金丝”之称,是国内外非常受欢迎的小型观赏鱼,曾被宣告野外灭绝;东方墨头鱼,人称“崩鼻鱼”,集观赏、食用于一身的名贵鱼类,体态憨萌、体色墨绿,眼睛鲜红,各鳍橙色,几近灭绝;海丰沙塘鳢,形似“鸡肶”并且肉质鲜美嫩滑,人称“鸡肶鱼”,数量极少,为濒危物种……经过不懈探寻,黄伟胜在山溪间找到了它们的“倩影”。

海丰沙塘醴(珍稀品种)。

  这些原生珍稀鱼种、濒危鱼种,栖息于江河、山涧水流湍急的环境中,对水环境要求“苛刻”,被称为“水质检测机”。它们的存在,是惠州水质好、环境优的佐证。

中华刺鳅。

  在实验室里,王伟胜成功将唐鱼人工繁殖,为唐鱼在龙门县的种群保育、增殖奠定技术基础。他还将兴凯鱊种群饲养成功,美其名曰“鳑鲏天堂”,向学生们展示和讲解。

黄伟胜把每次收集到的一些原生鱼养在工作室,细心照料。

  对黄伟胜而言,鱼是科研、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是美好的期望。

黄伟胜每次收集到珍稀鱼种都兴奋不已。

  自小,黄伟胜生长在龙门增江河畔,陶醉于家乡的山水和风物,惯看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长大后,他如愿成为一名生物教师,诲人不倦,舌耕不怠,寄望山里的孩子都能鱼跃龙门,有更好的发展。

黄伟胜(右)与课题组团队在天堂山九牛圳野采银鱼。

  由是之故,他将收集到的105种鱼,拍照、整理编为图册,名为《鱼跃龙门》。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编辑:罗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