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山海情深!惠报国旅黔西南5日游收客

  惠州和黔西南两地虽然相隔千里,却因东西部结对协作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惠州与黔西南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合作进一步深入,感情愈发深厚。持续深化结对协作,正当其时、正逢其势。

  为推进双方多走访、多沟通、多交流,深入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惠州日报国际旅行社特别推出“跨越千里·山海情深”赴黔西南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考察5日游,体验黔西南的自然风光与东西部协作成果。

  行程安排

  D1:惠州—兴义

  D2:万峰湖-南龙古寨-何应钦故居-普安

  D3: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晴隆

  D4:晴隆食用菌基地-兴义-万峰林

  D5:马岭河峡谷-雨补鲁村-贵州醇景区-惠州

  出团价格:2580元/人起(40人以上可享团队价)

景色迷人的万峰湖。

  万峰湖景区

  “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万峰湖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是由天生桥高坝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万峰湖与万峰林和马岭河大峡谷相邻,有“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画卷”之美誉。

  万峰湖蓄水量和湖面面积巨大,由于处在喀斯特地貌区域,各种造型的石灰岩被湖水包围后,加上茂密的植被,形成了秀美的湖光山色,湖内上千座山峰构成上千个全岛或半岛,景色十分迷人。

万峰林的喀斯特地貌。

  南龙古寨

  这里有600年历史的古朴民风、160多栋吊脚楼、360多棵大榕树、300多台织布机,还有民间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八音坐唱”和布依戏。

  走进南龙寨,放眼望去,一栋栋吊脚楼,鳞次栉比,古色古香。每一栋楼,都仿佛一个须髯飘飘的布依族老人,充满沧桑感,房屋之间的巷道环环相扣,道道相通,犹如迷宫。

  普安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位于普安县城以东15公里,为贵阳和昆明两大省会城市的中间地带,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以四球古茶源地为核心,打造以茶文化体验园、茶产业基地、最美自行车道-户外运动基地、康体养生度假区、布依族民宿体验区以及民族民俗文化村寨为载体的旅游度假区。

  晴隆二十四道拐

  它是抗战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举世闻名的盘山公路,同时也是“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这里公路雄险,设计精巧,依山筑造,工程艰险,虽山势陡峭,弯道急促,但行驶者却无惊恐之感,且是许多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理想场地,被誉为世界公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

  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形顺山势而建,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

  阿妹戚托小镇

  阿妹戚托是一个彝族的美丽传说,她开创了全国异地扶贫整乡搬迁的先河,是多彩绚烂贵州民族文化的浓缩,也是“旅游带动扶贫”的旅游示范性景区,更是继二十四道拐后,晴隆文化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

  景区打造黔西南州最大的夜游胜境。将民族文化、感恩文化完美融合。以感恩文化为核心,民族文化为重点,具有“城市会客厅”的美誉。

马岭河被誉为“世界上最壮观最美丽的城市大峡谷”。

  马岭河

  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兴义市城东北4公里处,被誉为“世界上最壮观最美丽的城市大峡谷”,是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成员,是国家自然物质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岭河发源于云南乌蒙山系白果岭,上游称为清水河,急流流经此处,因此有了“马岭河”。

  这里有瀑布20余条,万马咆哮瀑、珍珠瀑、面纱瀑、间歇五叠瀑、捞月瀑、洗心瀑、路帘瀑、飞厅瀑等,瀑高120-200米,瀑宽20-110米,壮如银河缺口,柔如轻纱袅娜。放眼观看,白练凌空,飞珠溅玉。

雨补鲁村被称为黔西南的“世外桃源”。

  雨补鲁村

  位于距兴义市城区30多公里的清水河镇,2018年12月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外界称为黔西南的“世外桃源”。整个村庄像一条巨龙盘亘在天坑的群山之渊,村子不仅自然资源优美,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走进用巨大山石砌成的厚重寨门,沿着石板路行走,石墙青瓦的屋舍,一座接着一座立在路旁,还有石桌、石凳、石磨……俨然一个石头的世界。更有百年古榕树立于寨中,不免让人怀疑是否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古代又或是误入了桃花源。

  刘氏庄园

  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城南的下五屯街道,被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中西合璧的大小13座四合院组成,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为曾在贵州政坛显赫一时的督军、省长刘显世和游击队军司令、滇黔边务督办刘显潜的故居。

  温馨提示

  ●出游期间,需做好个人防疫、防晒等防护措施;

  ●建议穿平底鞋;

  ●自由活动时,应注意自身及儿童安全,以免发生事故;

  ●外出旅行,请尽量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以备不时之需。

  咨询电话:0752-2859370

  2859372

  13556221871(微信同号)

  文/东江时报记者伍磊

  图/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编辑:李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