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险”一度受追捧成为网红,近期遭整治陆续下架

  “只要9.9元,1天能领200元”“每天补贴200元,59元保一年”……近期,全国疫情多地、多点、多源散发,因为疫情被“封印”住脚步,进入居家或者集中隔离的人不在少数。疫情的反复,让各款隔离险产品需求大增,甚至成了网红产品,然而,随之而来的赔付问题也引起关注。近日,记者发现,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网红的“隔离险”正在陆续下架。本为需求旺季,为何热销产品“逆势”下架?业内认为,这是行业监管趋严、投诉激增、赔付率上升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多款“隔离险”宣布下架

  “隔离险”一般为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保费基本在百元以内,被保人若在保险期间被强制集中隔离,可以获得津贴赔偿。受疫情反复影响,“隔离险”产品投保简易、保障期灵活、保费亲民,因而销量倍增。

  然而,记者从多个保险销售平台了解到,之前热销的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已于3月17日22时正式下架,其备案名称为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意外伤害保险A款;众安保险爱无忧意外险已于3月15日在自有平台、支付宝等多渠道下架;去年受追捧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更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下架了。对此,众安保险客服人员回复称:“只是正常的产品下架调整,之前如果已经投保成功,后期保障不受影响,在保障范围内的赔付正常享受。”

  而包括国泰产险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暂未下架隔离险。如中航安盟保险的“新冠隔离津贴险”正常在售,中航安盟保险客服表示,产品还未接到公司的调整通知,“只要在平台上还可以看到,就能够购买该产品”。

  那么,在众多居民对于隔离险的需求日益增加之时,为什么保险公司却开始陆续下架隔离险呢?

  “基于难以把控的风险及成本因素,部分保险公司可能会开始下架一些销量大、且在保险责任方面比较宽松的产品。”一位从事保险行业的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隔离险定价都较低,基本在几十元到百元之间,但从理赔看,每天200-500元不等的赔付,最多赔付30天,这样的情况有点让保险公司“吃不消”。

  某保险公司销售员透露,疫情控制较好时,保险公司通过这类低价产品还能赚个吆喝,也能增加客流量。疫情发生变化后,随着该类产品赔付率提高会导致赔本,因此选择暂时下架产品也在情理之中,后续将费率和理赔责任优化之后,或许还会再次上线。

  “隔离险”理赔门槛高

  记者了解到,“隔离险”是2021年年中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险企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在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了保险责任,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导致的强制隔离,达到理赔条件后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赔付金额每天100元至2000元不等。

  根据保期长短,隔离险有不同的定价,一年期大多在60元左右,如果只购买一个月的保期,保费甚至不超过10元,因此有代理商宣传时称“比一杯奶茶还便宜”。事实上,买这类保险不仅便宜,还很方便,不仅能在保险分销平台购买,还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或是部分银行的APP上直接下单。还有部分产品则选择和航空公司、旅游公司合作,乘客在购买机票或者火车票时也会被提醒是否购买“隔离险”。而在疫情隔离要求外,“隔离险”通常还提供了新冠肺炎确诊、疫苗、身故保障等其他新冠肺炎相关的保障责任。

  要注意的是,隔离险乍一看很划算,但是许多都有一系列限制条件,如果真的被强制隔离了,想要成功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疫情反反复复,我周围很多朋友都相继买了‘隔离险’,反正价格不贵,我也跟风买了一个。”有市民表示,买的时候并没有仔细去看细则,事后才发现理赔的条条框框特别多。

  对比各家“隔离险”条款发现,“隔离险”不赔的情况有很多,包括从境外到国内不赔;次密接被强制集中隔离的情况不赔;各地政府或防疫部门要求的对来自非中高风险或全域管理地区的返乡或探亲人员的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不赔;投保人在投保“隔离险”产品时,所在市、区、县出现确诊病例,哪怕只有一例也不赔……因此,“隔离险”也遇到了诸多投诉,重点包括“理赔条件苛刻、不予理赔”“平台搭售”“退保手续费高”等。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隔离险”为关键词搜索,截至目前,有超过1800条相关内容,其中大部分消费者都是遭遇了理赔难。

  以一位投保人购买的某“隔离险”产品为例,产品宣传页面显示,通过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和新冠肺炎病例的集中隔离,每天有1000元的高额补贴。然而,当隔离之后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的客服告知,由于集中隔离,该产品仅为自己的费用提供担保。由于属于免费隔离,并在条款之中将自由隔离列为除外条款,所以“不予理赔”。

  还有网友投诉,被防疫部门强制执行居家隔离3天,有居委会出具盖章的隔离证明和解除证明,均符合隔离险条件。但保险公司以不是密接和中风险地区为理由拒赔。

  据悉,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隔离险”在宣传之中突出了所谓低保费和高保险金额的特点。然而,关于理赔的各种限制隐藏在销售页面“查看更多”之下的“保险说明和声明”和“保险条款”之中。如果消费者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被忽视。

  监管重点整治“隔离险”

  大量投诉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今年2月以来,《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等文件接连下发,剑指“隔离险”不规范营销,对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这也意味着监管在重拳规范“隔离险”。

  我市某大型财产险公司团险部经理告诉记者,“隔离险”并非“天生”如此,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人身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适当扩展保险责任,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支持将意外险、疾病险等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此后,众多险企积极响应,宣布扩展部分保险产品责任,将新冠肺炎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部分产品宣传和理赔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一些保险公司产品经营理念走偏,把这类产品异化为炒作、吸引流量、获客的工具有关系。记者了解到,《紧急通知》的首要一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应端正经营理念;其次,明确保险公司应严格销售行为。针对理赔投诉情况,《紧急通知》里也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做好相关业务的解释和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工作,对发生保险事故的,应主动做好理赔服务,不得无理拒赔,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理赔诉求,防止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趋严也是部分隔离险下架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家保险公司近期对“隔离险”销售也进行了整改,页面相较之前产品在宣传用语、投保标识和流程等方面已有较大改变,有的产品已经将免赔情况用大号、红色字体标注,有的在免责声明中将隔离津贴不予理赔的多种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也有产品页面出现不支持投保的详细说明,以此来提示消费者。

  提醒

  购买隔离险要关注理赔条款

  “隔离险”到底值不值得买?购买时又需要注意哪些情况?业内人士建议,高风险人群如医生、冷链工作者、国际航班服务人员、频繁出差人士等,可以购买一份。

  在具体投保行为上,不能只看广告盲目投保,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咨询专业人士。在购买前,要关注隔离的定义和条款,仔细查看保险条款里的特别约定、投保须知、投保条件、保险条款、理赔资料、理赔条款、责任免除、常见问题,以及核实所在地区的风险等级、小区被隔离情况等。倘若仅仅是为了安心而跟风购买,一旦发生理赔纠纷,可能会让“安心”变“糟心”。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小丽
上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