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大代表建言献策: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

原标题:  

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大力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大决策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我市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乡村产业效益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围绕今年“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兴村惠农提升工程”的任务,参加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在分组讨论中,为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篇章积极建言献策。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博罗柏塘小洞村越变越美,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加强科学规划布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推动70%以上行政村基本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市人大代表、广东旭利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志聪说,在推进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强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确保这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成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这几年,我们向农村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公园、广场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乡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有些村庄因后期管护资金不足呈现‘一时美’,难以持续维持‘新村新貌’。”市人大代表、惠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服务中心主任张玉臣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后期管护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保洁队伍管理、农户日常管理、督导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因地制宜建立高效的分类管护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不断提升。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爱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炜添从北京返回家乡龙门创业,创办了爱树民宿品牌。他认为龙门县区域优势明显,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养生资源,非常适合借力乡村振兴开发精品式、个性化旅游业。希望市里能创新产权政策,使民宿投资能拥有固定资产产权,解决民宿租赁期限短等问题,并支持解决龙门在旅游开发和乡村振兴方面存在的交通不够便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拉动产业事业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定下来的重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示范工程和重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对“示范带”和“示范镇”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市人大代表、龙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伟东说,龙门将以抓好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等为抓手,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全力推动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全力抓好丝苗米、胡须鸡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市人大代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林侨生说,蓝田瑶族乡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和养生资源,但近年来面临着旅游产业发展不够快、品质不够高等现实问题。他建议市里在选择现代美丽圩镇示范点时,尽量优先考虑在蓝田瑶族乡开展试点工作,以拉动当地各项产业事业发展,为惠州旅游事业增添新魅力。

  “惠州农产品众多,但品牌力不足。”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王焕建议,推动惠州地方特色农产品建设,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形成惠州农业品牌连锁效应,并根据农产品特点提供农产品政策引导扶持,引进农产品仓储、深加工企业,弥补惠州农业短板,提高本地农产品附加值。

  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大下乡活动,让农民过上更具民俗文化内涵的现代新型乡村生活。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横沥镇观音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振良建议,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产业定位、历史文化遗迹等因素,认真谋划村庄建设与发展方案。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罗阳街道大小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秀红说,目前乡村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建议出台更多政策举措,鼓励、引导更多青年干部下沉到农村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建议进行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普查,完善我市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的认定标准,为新增一批省级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的目标打好基础。”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股副股长林立十分关注乡村文化保护。她建议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处理好与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从农民意识、用地规划等角度,切实做好文保单位、古建筑的保护,为下一步的乡村旅游打好坚实基础。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惠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文10多年前辞去教师工作,在家乡龙门县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把“互联网+”搬到田头,打造农耕教育体验园,让龙门大米走向全国各地。为夯实发展基础,她建议龙门在现有举措上进行叠加和升级,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实现乡土文化经济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康养产业,盘活农村资源。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刘炜炜 朱丽婷 刘建威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