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全省第二!上半年惠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原标题

上半年惠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全省第二
守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惠州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近日出炉,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194.59亿元,增长10%,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全省第二。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是事关全局的“国之大者”。惠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农”决策部署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风吹稻浪,颗粒归仓。我市夏收粮食作物陆续收成,早稻收割基本结束。经测算,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较好,有望取得春收、夏收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加”的良好成效。当前,惠州正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保生产

  及时推出系列举措,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市开年后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工作,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全力以赴保障粮食生产,确保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春耕时节,惠东县高潭镇由镇办企业与村委“联姻”,通过公司筹集资金对撂荒耕地进行有效代耕代种,开垦撂荒耕地约2000亩;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5个撂荒图斑点、总面积91亩,全部进行了复耕;惠城区汝湖镇力争今年底基本消灭撂荒耕地,建立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

  撂荒土地重新披上“绿装”,“沉睡”的耕地再次被激活。我市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将其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出台《惠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行动方案》,实施分片区包干、网格化管理,复耕一片核销一片,对复耕的撂荒耕地给予每亩300元补贴。据初步统计,全市上半年完成撂荒耕地复耕面积2.84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79%,今年计划全面消灭连片15亩以上可复耕撂荒耕地。

  田间地头春耕忙,4月至7月初却出现了持续强降雨等不利因素。我市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强化压实责任,分解粮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任务;强化政策支持,落实惠农政策和出台市县级补贴政策;强化农资保供,开展春耕化肥优惠让利活动;强化服务指导,发放8万多斤高产良种和开展新品种观摩示范推广会等措施,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出台的《惠州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包括加快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出台实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奖补、5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奖补政策,积极落实涉农保险工作等,并强调做好农资保障供应。

  博罗县丝苗米产业园近年来不断激活撂荒地资源,扩大丝苗米种植面积。作为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之一,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000多户农户种植丝苗米超过5万亩。该公司负责人谢永佳认为,由于农资和人工价格不断上涨等,水稻种植成本增加,有关补贴政策提高了大家种粮的积极性。

  及时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成功稳住了粮食生产。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市累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4.49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8.13万亩,占省下达我市169.8万亩粮食生产任务的55.6%;完成大豆播种面积1.1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0.05万亩,占省下达我市1.97万亩大豆播种任务的57.9%。

  见成效

  春收夏收有望“三增加”,粮食丰收有基础

  大暑前后农事忙,全市各地积极推进夏收夏管。田间地头,收割机加紧收获,金灿灿的稻谷收入“囊”中;车间仓库,粮食烘干机有序作业,机械化设备的运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改变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我市早稻收获时节投入联合收割机1000多台,投入使用的粮食烘干机日烘干能力达2600吨,早稻收割基本结束。”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业生产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加快了农业生产进度。

  据市农业农村局初步统计,粮食产量方面,春收粮食作物已完成产量9.92万吨,同比增加2.72万吨,超额完成了春收阶段性目标任务。目前夏收粮食作物陆续收成,经测算,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较好,预计单产较去年略有增加,有望取得春收、夏收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加”的良好成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上半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为我市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事实上,从2019年起,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实现连续3年增长。稳住粮食生产,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向好的趋势。

  ——农业生产持续向好,为稳定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今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三、全省第六,实现开门红。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194.59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跃居全省第二。

  ——“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供应充足,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产业平台加快建设,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聚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5个示范镇选定11个主导产业,打造规模化种养基地74个,主导产业带动农户2.88万户。同时,茶叶、鲜切花、盆栽观赏植物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早稻收获,晚稻下种。“一环不松、一招不落,全力抓好晚造粮食生产。”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千方百计扩大晚稻生产面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种植大户奖补、撂荒耕地复耕补贴等惠农政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

  促发展

  涉农投资快速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端牢“饭碗”,“三农”向好。上半年,全市涉农投资快速增长,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6月底,立足惠州海洋渔业资源优势,惠州大百汇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70亿元,包括陆基育养基地、海洋牧场及渔业第二、第三产业配套融合,项目分三期建设,完全建成并达产运行后,预计年产值近500亿元。

  紧抓我省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省级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力打造“中央厨房”。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我市在不断推动涉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的同时,启动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财政补助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500万元。

  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夏粮收购的高峰时期,我们收粮收到凌晨,可以说是争分夺秒、热火朝天,保证农户的粮食能够颗粒归仓。”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惠州市惠兴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文介绍,农户的湿稻谷能够及时在当地得到烘干,这正是产业园所发挥的效益之一。希望通过产业园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龙门丝苗米的知名度、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对农民增收起到明显的引领带动作用。

  产业兴则乡村兴。我市坚持乡村产业与乡村建设两手抓,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小园”建设等系列活动,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动80%以上行政村向美丽宜居村迈进。

  惠州有良好的农业农村基础,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有386.05万亩,蔬菜、水产品、水资源自给率100%,农业农村是惠州在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负责人梁乃锋认为,在稳住农业种植基本盘的基础上,惠州要重点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农业种植向三产融合转变、从农业发展向乡村振兴转变。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将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编辑:任己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