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力争2025年全市国企资产总规模突破6000亿

原标题

惠州国资国企改革起锚扬帆再出发
力争2025年全市国企资产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决策部署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部署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机遇、深调研、啃硬骨、勇创新、提效益,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改革步伐,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坚定不移把全市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为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锻造一支新时代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国企总资产突破250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主体任务全面完成,其中2个改革典型案例、6个企业改革微案例和1项改革亮点被省国资委采用推广。

赣深高铁惠州北站。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顶层设计

  搭建“1+1+N”政策体系,挺起深化改革“四梁八柱”

  2020年,惠州首次向世人昭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雄心。

  那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党中央举旗定向,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序幕,要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可靠支撑;广东省立足大局,提出加快国资国企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推动全省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一系列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掷地有声。

  那一年,站在重大历史机遇的十字路口,我市国资国企一边面临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一边面临量多质差的沉疴,普遍陷在规模小、实力弱、体制僵、效率低、业务散等困局之内。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市属国企资产总额874.22亿元,仅为深圳、广州的1/50,在珠三角中排第七位。“在资产总量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上,与珠三角先进城市差距非常明显。”参与了专题调研的一位知情人士说。

  我市国资国企的发展与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要求极不匹配,如何在“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新征程中承担“城之大器”重任?

  刀刃向内,洗削更革,重新出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总揽全市国资国企改革相关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亲自开会部署,亲自谋划推动,并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判断、新的希望、新的要求,在全市上下吹响了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的改革集结号。同时,要求市国资委对标广州、深圳、珠海等先进城市,强化顶层思维、创新思维、实践思维,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2020年12月28日,《关于加快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惠州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重组方案》)印发,以“服务一流城市、对标一流国资、打造一流国企”为目标,以优化国资布局为路径,以激励、激活、服务为措施,描绘出我市国资国企高质量改革发展的新蓝图。

  为克服以往顶层设计和配套举措脱节问题,同时印发的还有14个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并持续补充完善制度“菜单”,至今共出台了涵盖人事、劳动、薪酬、经营、考核、监管、党建等多个领域超32项配套制度文件,全面构建起“1+1+N”国企改革政策体系,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建稳搭全。

  市国资委还聘请专业机构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估、综合诊断,“一企一策”量身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一三五行动纲要”,将五年发展目标分解到每个企业、各个年度,进一步明晰了发展路径、具体支撑和实操措施,把“蓝图”进一步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

  “‘1+1+N’政策体系和‘一三五行动纲要’在政策上有效衔接、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不仅切实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还有力保障了改革能够有效有序向纵深推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叶育强介绍。

惠州港荃湾港区。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战略重组

  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国资“4+2”战略布局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曾涌现出德赛、TCL、华阳等一批优秀国企,奠定了惠州电子信息支柱产业的基石。它们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经受住了残酷的市场洗礼,在一批优秀的国资经理人带领下不断壮大,走出了国企改革后发先至、开放包容的“惠州模式”,曾与深圳的赛格集团、康佳集团、三九集团等一起,被学术界称作“南派国企”。

  时移势迁,在新一轮改革前,如许多城市般,我市国企也多呈体态臃肿、步履蹒跚之态。2020年,随着《行动方案》和《重组方案》出炉,国资布局结构优化、国企“瘦身健体”的战略性重组整合大幕同步开启。

  “优化国资布局、明确国企功能定位、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方向。”参与我市国企战略性重组整合的知情人士表示,惠州国资国企改革方向紧扣中央要求,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使国有资本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

  为此,惠州提出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2+1”现代产业为主体,优化国资“4+2”战略布局,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生产要素专业化整合,打造主业突出、要素集聚、优势明显的作战兵团,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国资布局散乱、负重前行的问题。

  2021年,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进入实操阶段:

  完成处置339户非正常经营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以及510户“僵尸企业”。

  将14家市属一级企业整合成6家,成立城投、交投、水务、港投4大功能类企业集团,发挥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服务城市建设和运营。

  成立国投、产投两大竞争类企业集团,突出国有资本的战略投资和产业布局功能,其中市国投集团全力打造100亿元规模的惠州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助力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市产投集团盘活已筛选出的45宗可利用闲置土地(总面积达119万平方米),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逐步拓展园区开发、清洁能源、特色农业、大健康、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板块,相继成立了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农产品投资公司、康养产业投资公司、智慧大数据公司等一批竞争类二三级企业。

  “大范围、全方位、跨行业的整合重组使得市属国企主业主责越来越清晰,产业发展规划越来越明确,市属国企‘6+N’产业新格局已初具规模。”叶育强说。

  目前,我市国资国企正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在“丰”字型交通、高铁配套、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千亿级产业园区建设、供水排水排污、数字政府等重要领域和重点项目中主动担当,勇当惠州奋起融深融湾的“冲锋舟”,充分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据统计,目前市国资国企全面参与41宗省、市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123亿元。

  除此之外,市国资委正加快实施“混改十条”,“一对一”调研诊断,力争3年内推动每家市属一级企业新增2家以上符合主业发展方向的优质混合所有制子企业。

  机制转换

  走深走实三项制度改革,国企焕发新活力

  “国资国企要担起支撑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就必须要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这需要我们在改革中对国企进行体制机制重塑,加快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机制的转换来全面激发活力。”叶育强说。

  2021年,市属国有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动作频繁:

  ——打造“升级版”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最核心的决策机构,外部董事能助力提升企业科学化决策水平,既是国资“守护者”,也是国企的“领航员”,更是加强国资监管的重要抓手。市国资委以促进外部董事当好董事会“实干家”为出发点,统筹推进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相继出台《职工董事选举工作指引》《外部董事管理办法》和《履职尽责、考核评价细则》,一次性选配了11名市属一级企业外部董事,已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企业户数达到84户;市属一级企业100%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市场化选聘国企管理层。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是优化企业管理层结构。市国资委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意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的指导意见》《推进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指导意见》《企业资深经理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全面下放一级企业对其所属二三级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权限,着力解决国企“用人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全面构建起科学规范、高效管用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有力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层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市场化、知识化,其中以市场化的方式面向全国招聘了3名市属一级企业高管。

  ——工资总额根据效益决定。分配机制如何改革是影响市属国企活力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备受广大职工甚至社会关注。市国资委动真碰硬出台《市属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一适应两挂钩”联动机制(工资总额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一类一策”和“一企一策”考核,形成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差异化薪酬制度体系,打破“铁工资”,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全面激活。同时,市国资委稳步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例如,支持德赛西威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把经营管理人员的关注点转移到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聚焦到企业中长期发展上,进一步调动经营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队伍。市国资委立足长远制定出台《人才强企工作指导意见》,分层分类开展干部职工专业能力提升“大培训”活动,创新实施“育苗壮苗”计划等,至今已完成152名领导干部和96名国企优秀年轻干部的轮训工作,2022年共选派47名年轻干部到国企项目一线锤炼,全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一揽子改革就是要强化国企干部职工岗位靠竞争、上下靠业绩、收入靠贡献的市场化理念,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叶育强介绍。

  在改革驱动下,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国有企业实现资产总额2500.99亿元,同比增长53.1%,营收588.75亿元,同比增长22.1%;利润总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23.4%;所有者权益1069.89亿元,同比增长50.5%;已缴税金26.50亿元,同比增长36.8%。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惠霞高速(1号公路)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至大亚湾段已实现半幅通车。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职能转变

  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叶育强表示,这意味着,市国资委要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这既是当前国企改革在目标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更好地发挥国资“第二财政”功能的迫切需求。

  在改革中,市国资委聚焦效能提升,逐步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首要任务便是厘清权责边界。”叶育强介绍,市国资委围绕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等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市属企业“三定”方案,修订权责清单和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指引,厘清出资人与企业的权责边界,实现权责清单外事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清单内事项大幅减少审批和事前备案,为企业发展“解绑减负”。

  同时,市国资委不断强化市属企业营运监管,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与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建立四方联动监督机制,既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当前,市国资委已全面布阵重点领域监管,并加快数字化在线监管步伐,搭建惠州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打造覆盖全市国资国企的“一网一平台”,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监督、管理、经营、规划、风控等各个方面,全面构建了市、县(区)“一盘棋”的国资监管体系。2021年11月4日,惠州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至今已接入企业369家。

  党建引领

  聚焦强根铸魂,国企党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

  在惠州港,市港投集团把主题党课搬进了海天一色的荃湾码头,打造了“金色港湾”党建品牌;在1号公路项目施工现场,市交投集团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项目一线、把党旗插在施工班组,全力跑出了国企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加速度”;疫情防控期间,高水平建设方舱医院,选派1275名党员干部全力驰援全市57家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开展“国企惠民 药物共享”活动,为1万余名市民群众免费发放退烧药,助力做好药品保供;全年累计减免国有房屋租金6899.1万元,惠及承租户1872户……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市国资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国资国企改革全过程,把准“方向盘”、弹好“发展调”、织密“责任网”,推动党建工作与国企发展同心共向、同频共振。

  研究制定《市属国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意见》《市属国企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一企一策”制定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推动“党建进章程”,逐级向基层延伸,实现100%全覆盖;

  创新实施三个“一线”工作法,让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领导下沉一线,党组织的力量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把项目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打赢了一场场“攻坚战”,赣深高铁惠州北站、智慧停车场、中科家园人才房、金山新城水环境整治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按期投入使用;

  扎实开展“一企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了市属国企20多个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先进经验;

  高效推进企业纪检监察机制改革,加强党内监督、审计监督,强化“阳光国企”建设,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一系列国企党建工作的“惠州探索”,促进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破解了国企党建工作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点燃了国企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凝聚了广大干部职工深化改革的共识,彰显了新时代惠州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叶育强表示,市国资委将锚定2023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的目标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和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考核导向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入实施“强根固魂”“实业强企”“管理提升”“进退整合”“风险防控”“发展护航”6大工程,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市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争做制造业当家的践行者、城市能级提升的助推者、社会责任担当的先行者,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强有力的国企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潘胜利 胡伯威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