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3名大学生暑假“归巢”助推乡村“出圈”

  设计红色文创产品,讲好惠州红色故事,立志用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化身主播,大学生变身带货好青年,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拓宽销路;变身“孩子王”,和孩子们一起从身边的志愿服务活动做起,播撒公益的种子……

  暑假里,我市归巢大学生心系家乡发展,纷纷响应各级团组织开展的“学子归巢”系列活动,结合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脚踏乡间阡陌,感受着泥土的芳香,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课堂中抒写青春亮色。暑假接近尾声,惠州日报记者走访3名大学生,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青春担当。

陈金希与孩子们互动。

  ●陈金希(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学生)

  讲好红色故事赋能乡村振兴

  “我知道,我知道!”“辣条哥哥,选我,选我!”7月26日下午,惠阳区平潭镇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经过3天的相处,孩子们和大学生哥哥姐姐从陌生走向熟悉。

  当天活动课上,“辣条哥哥”陈金希和队友先把收集整理好的国史、党史和“香港秘密大营救”知识清单下发给小朋友们,大家学习之后开始抢答竞猜,气氛热烈。竞猜完毕,又开展“你画我猜”游戏,寓教于乐,丰富孩子们的知识。

  活动第5天,陈金希和队友通过宣讲、观影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惊心动魄的香港秘密大营救的历史中,“200余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经陆路或水路穿越敌占区,到达惠阳秋长田心村、茶园村等地,再经过惠州城溯东江北上,疏散到内地。”孩子们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多,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了这段历史,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陈金希说。

  在6天的时间里,陈金希和队友们通过表演、绘画、水果拼盘、竞赛等多种方式,陪孩子们过了一个特别的红色文化夏令营。另一队队友则实地探访“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陈列展,走访茶园村、叶挺纪念馆等地,了解当地红色文化,拍摄“追寻先辈印记,探求红色星火”红色文化宣传视频。“这六天,我们过得特别充实。”陈金希说,踏上家乡的农村土地,感觉接足了地气,积淀了满满的能量。

  “在第一次参加‘学子归巢’交流会时,我就产生了想为惠州地区红色文化宣传做点事的想法。陈金希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他发现不少孩子对曾发生在惠州的秘密大营救故事了解不多,就萌生了要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这个故事的念头。他回院校招募团队成员,起草项目书,并参加了院校“金种子”课外科研项目比赛,最终以校级项目成功立项。

  这个夏天,带着这个项目,陈金希召集队友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惠心队“三下乡”服务队,不仅在平潭镇开展“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历史宣讲活动夏令营,也同东湖旅店就“香港秘密大营救”文创项目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在团市委的帮助下,我参加了两次‘学子归巢’活动,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陈金希说,“在大学学习的同时,我会继续把自己比赛的项目种在惠州乡村振兴土地上,为家乡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梁卓在直播中。

  ●梁卓(嘉应学院学生)

  化身主播推广客家婆豆腐花

  “各位家人们下午好,欢迎来到罗浮山客家婆豆腐花工厂直销的直播间,我是本次的大学生带货人梁卓……”7月12日,博罗县长宁镇大学生协会负责人梁卓在镜头前向网友们推荐客家婆豆腐花及相关产品。

  这是他第一次做直播,推荐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客家婆豆腐花系列产品。一开始,面对镜头的他有点紧张,透着生涩,但慢慢找到了状态,能够熟练地推荐起产品宣传起文化来。

  在嘉应学院就读大二的梁卓一放假就回到了家乡博罗长宁。假期里,他一直没闲着,一边学驾驶,一边操心着长宁镇大学生暑假返乡实践安排。7月11日,团镇委就同他联系要安排一次大学生带货直播活动。

  梁卓学的是法律专业,个性比较严谨细致,自己从未做过主播,但时间紧,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喜欢挑战的他就自己接下了这个任务。他找到一位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两人分工合作。当天,梁卓和搭档钟佳树前往客家婆豆腐花工厂实地设计布置场地、检查设备摆设,将产品甄选上架、直播稿创作、流程彩排、直播间预热等各个环节一一落实到位,第二天就在团镇委和“客家婆”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线上直播。

  “光直播的脚本,我就写了四五千字,主持稿也写了1500多字,好在我对这个产品很熟悉,没有出现忘词卡壳等现象,过程比较流畅,还能现场发挥和网友互动。”在直播间里,梁卓向广大网友详细介绍客家婆豆腐花、凉粉、双皮奶等特色产品,让客家婆特色农产品在线上直播间火了一把,还带着网友走进客家婆景区客家文化展馆,寻味客家文化,吸引了千余名网友购买。

  初次尝试直播,梁卓意犹未尽,“助力乡村振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职责与使命。通过这次直播带货,推广长宁本地农特产品,也能够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用好暑期回乡的时光,用青春的热情、智慧、力量来为家乡贡献力量。”

  这次直播之后,长宁镇多名青年大学生化身主播,相继开拍“传红色基因 讲家乡故事”长宁青年大学生微党课系列视频,深挖长宁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践行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蓝宇嘉。

  ●蓝宇嘉(惠州学院学生)

  当起“孩子王”办起志愿服务夏令营

  “村民的住房非常漂亮,村容村貌整洁,有文体广场和小公园,像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一进入惠城区汝湖镇大良村,蓝宇嘉和队友们就被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吸引。而在村里的20多天时光里,她和队友深切感受到了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更需要丰富文化精神生活。

  大良村地处城镇边缘,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而在假期里,孩子们大都在村里没什么事做。蓝宇嘉所在的惠州学院三下乡团队——良成美景队的到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在村里办起了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夏令营,村民们纷纷把家里的孩子送过来,爷爷奶奶还趁机在旁边“蹭课”,看大学生们如何“带孩子”。

  蓝宇嘉和队友当起了“孩子王”,通过各种游戏,很快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让他们理解了设身处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性,认识了什么是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精神。为了让小朋友践行志愿服务,提升他们对本村卫生环境的爱护意识,团队开展了“捡垃圾促环保、建设美丽乡村”主题志愿活动,组织小朋友沿着村道捡拾垃圾,帮助有需要的村民打扫卫生;“浓浓绿豆汤 夏日送清凉”活动中,孩子们亲手洗、煮绿豆,并把绿豆汤送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系列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志愿服务的快乐,也受到村民的好评,“这帮大学生真不错,教小孩做好事,培养孩子的好品德”。

  蓝宇嘉和队友们还开展了实地走访,了解村情村貌,协助村委会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和下田复耕,在实践中磨炼,在感悟中成长。“村委会给我们提供场地,链接资源,给我们安装热水器;广场舞领操的奶奶一见到我们就喊去她家里吃早餐……”蓝宇嘉被乡亲这种质朴的感情包围着。“现在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如何丰富文化精神生活这一块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尤其是面对一老一小。”蓝宇嘉学的是社会学专业,她有了一个目标,学有所成后到农村去,到基层去,把专业的社工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以热心服务回应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邹丽娟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