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稳经济127条解读①:全年新增退、减(免)税规模约125亿

原标题

惠州稳经济127条措施解读系列报道①

实施好各项财政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
直接涉及财政职能的58条措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民生保障等

  6月10日,市政府印发《惠州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惠州《实施方案》”)。这是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在我市落地落实的方案。

  惠州《实施方案》共6个方面127条,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6个方面有58条措施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保障等,不仅涉及国家、省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还结合惠州实际补充细化措施。我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对惠州《实施方案》中大家关注的重点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解读。


我市税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详细讲解税费支持政策。 资料图

  ■税收政策

  惠州全年新增退、减(免)税规模约125亿元

  惠州《实施方案》提出,落实国家已出台的制造业等6个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以及新增的7个行业企业实行增量按月全额退还、存量一次性全额退还留抵税额的政策。

  截至今年5月,惠州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超过8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约53万户、企业约27万户。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全力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确保第一时间落地见效、惠及企业。按照国务院33条措施新口径(全国2.64万亿元)测算,我市全年新增退、减(免)税规模约125亿元,截至5月底已办理大规模留抵退税78.3亿元。

  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切实为广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税务局将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和方案要求,并加强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财政政策

  惠州创新提出5条财政措施稳地方经济

  惠州《实施方案》中,多项内容涉及地方财政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地方经济。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财政局在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政策支持空间,在落实国家(24条)、省(53条)涉及财政部门的政策措施之外,创新提出5条财政相关措施,为稳住地方经济“添油加力”。

  5条惠州创新财政措施包括:利用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和电子保函服务,降低或取消政府采购项目保证金,用好广东财政惠企利民服务平台,将对发放普惠贷款、制造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作为市级社会保险基金定期存款存放管理竞争性分配考虑因素,对“小升规”和高成长工业企业进行奖励,目的都是通过有效发挥财政导向,实现优化环境、纾困惠企。


大亚湾石化区。图片来源:惠州东江图片社

  小额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

  备受关注的还有政府采购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采购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6月10日起,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同时,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从10%(工程项目为5%)进一步提高到10%~20%。

  另一方面,创新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机制,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据介绍,目前我市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机制实施范围已实现从市直单位到各县(区)全覆盖,融资方式实现从线下融资向线上融资的便捷性转变。市财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该机制自2020年8月实施以来,已发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约2.3亿元。

  “简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降门槛措施,激发企业活力。”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加速财政补贴业务办理电子化,推动资金速达企业

  资金的直达也是关注热点。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今年1~5月共收到财政直达资金63.6亿元,支出进度达47.1%,快于时间进度5.4个百分点,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今年,市财政局在2021年全省率先编印《惠州市民生政策直达清单》的基础上,依托“粤财扶助”平台,加速推动财政补贴业务办理电子化,提高企业申领补贴资金的积极性和便捷性,让财政补贴资金速达企业。据介绍,目前已上线13条政策,1950家企业进行线上申领。

  为扩大有效投资,市财政局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力拉动投资,截至5月底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24.2亿元,加速保障国铁干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物流畅通、供给保障、产业链等稳增长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唤醒”沉睡资金,即除应急救灾、据实结算等资金外,原则上本级财力安排的6月底前未分配完毕的待分资金,以及9月底前执行进度为零的项目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

  “对比省相应措施中提到的‘9月底前收回’的时间,惠州在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盘活方面的要求更早、收回力度更大。通过及时‘唤醒’沉睡资金,让其更好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支持的领域。”上述负责人解读道。

  承租政府物业可减免6个月或3个月租金

  据介绍,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财力下沉,兜牢“三保”,一方面建立健全库款管理“三项机制”(库款收支协调联动机制、全市库款统一管理机制、督导监测工作机制),确保库款资金在合理区间运行,另一方面将积极争取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并向困难县(区)倾斜,确保县(区)财政平稳运行。

  记者留意到,继2020年后,政府物业减免租金的措施也再次出现。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6月起,2022年承租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全资、控股和实际控制国有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非国有企业和非行政事业单位),位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承租户将获得6个月租金减免,其他地区的将获得3个月租金减免。


仲恺高新区航拍工业厂房。来源:惠州东江图片社 姚木森 摄

  ■金融政策

  全年支持超1050家小微外贸企业

  惠州《实施方案》提出,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用负担,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全年支持超1050家小微外贸企业。我市目前共有6家融资担保公司经省核准获颁《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些融资担保公司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市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共4.6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3.3亿元、1000万元以下涉农融资担保在保0.12亿元。

  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各项惠企政策。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对中小微企业担保费率的补贴政策,由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申请,对其担保费进行补贴;推动完善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作用,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粤财普惠金融(惠州)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与县(区)政府、产业园区的合作对接,将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落实到基层。

  ■稳岗返还资金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预计全年发放1亿元

  惠州《实施方案》提出,采用“免申即享”经办模式,优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今年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裁员率不高于20%,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予以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90%,大型企业按30%返还。根据国家和省的最新政策,优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进一步提高返还比例,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返还,此前已按30%比例返还的大型企业,将及时补足差额。

  惠州是全省“免申即享”试点地区。“今年,我市继续采用‘免申即享’经办模式,目前已发放第一批稳岗返还资金0.4亿元,涉及用人单位2.3万家。”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最新数据比对情况,6月份将尽快公示第二批“免申即享”名单,预计全年发放共约1亿元。

  据介绍,我市将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及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政策1年(执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全市约24万户参保企业可享受。

  ●声音

  惠州学院大湾区惠州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李普亮:

  惠州《实施方案》中的财政政策举措,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是对解决市场主体痛点和难点问题的呼应,有利于提升财政政策有效性,对于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特别突出财政政策的可操作性,非常务实,又接地气,可为后续推动政策落地提供清晰的依据和指向,有利于强化对政策实施的过程管理及监督考核。

  惠州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秘海英:

  国家将7个行业纳入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范围,这些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又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这将使更多行业享受到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有助于缓解零售、餐饮等行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增加企业现金流,及时为企业纾困、增强活力,从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特别是对某些因受疫情影响前期库存大、销售差、留抵多的行业,能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公司获得39万元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因为“免申即享”,企业不用专门申请,而且返还比例从30%提高至50%,在一定程度上补贴了制造业企业在留用人才方面的支出。我们公司每年有大量外部采购活动,在疫情环境下“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即为外地来车确立了进出标准,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制造业企业上游供应资源的进出困难和保障供应链的完整性。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刘炜炜 骆国红 李向英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