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严尚民(1915~1997年),原名严奎荣,笔名陈虹、公曼、羽浪、严霜、向日葵等。1915年出生于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沙田社区沙田居民小组(原惠阳县澳头乡沙田下村),曾任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团长、东江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淡水)行政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珠江地委常委、珠江军分区司令员、珠江专署专员,兼任珠江地委统战部长、珠江地委纪检副书记、专署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3年起,任华南分局交通运输部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1958年起历任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厅长、省航运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副省级)等职。1987年6月离职休养,1997年3月病逝于广州。
严尚民。(翻拍)
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沙田社区沙田居民小组有一栋小楼,熟悉情况的村民都知道,那是严尚民故居所在地。严尚民在这里出生、长大、求学,进而走出去参加革命,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在60年的革命征程中,从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到条件艰苦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严尚民对革命事业不忘初心、忠心耿耿,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近日,记者通过电话连线专访了革命先辈严尚民之女严海莹女士,深刻感受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及其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革命事迹可歌可颂
据《怀念严尚民》一书记载,1935年,严尚民在广州南海中学毕业后自费留学日本。1936年4月,东京举办留日学生文物展览,他发表的《怒吼吧!日本无产阶级弟兄们》和《两滴血迹的对话》两篇诗歌引发强烈反响,同时也给他带来杀身之祸。1936年5月14日,严尚民被日本警察抓捕入狱,受尽酷刑,一个月后被驱逐出境。严尚民回国后在乡下治伤,在澳头教书,后担任龙湖学校校长。
1937年8月,严尚民在香港由叶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团长。
严尚民的革命生涯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革命事迹:
1938年10月12日,日寇从大亚湾登陆,淡水、惠州沦陷。同年12月6日,敌人撤出淡水。7日,曾生率领游击队开进淡水,维持治安,救济灾民,安定社会秩序,并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淡水区人民行政委员会,民主选举严尚民为主任。就这样,严尚民成为东江地区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区长”。上任后,他抓紧稳定社会秩序,救济灾民,促进生产,办了许多实事。
1939年6月,严尚民被派往“广游二支”(珠江纵队前身之一)任政训室秘书,冒着危险秘密从事共产党的工作。
1947年,严尚民在东江纵队北撤后被派往九连地区工作委员会任书记,统一领导九连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部队。在他的领导指挥下,粤赣边支队在九连地区五战五捷,被广大干部战士看作胜利之神,尊称为“严公”。
……
“他是一个很低调、很谦虚的人。”不善言辞的女儿严海莹这样评价她印象里的父亲。她说,父亲在世时总教育她和哥哥做人要低调,因此比较少讲他的革命功绩。父亲的许多革命事迹,她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并铭记于心。
崇高品格影响后人
“他为人非常正派。”严海莹说,父亲去香港工作后,曾有亲朋想找他办事,但被他严词拒绝了,“亲朋都很理解他,为他的正派、风骨感到敬佩。”
严尚民对家人“薄情”,但只要战友及其子女有困难,他会义不容辞去帮忙。严海莹记得,她小时候就经常帮父亲跑腿到邮局寄钱给远在九连山的警卫员,那位警卫员家里穷,他复员回到家乡后父亲一直牵挂着,便每年给他寄钱。
“作为子女,我们非常理解他的做法,从来不会埋怨他。”严海莹说,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历尽风雨沧桑,始终低调、谦逊、大公无私,令人敬佩,也始终影响着她和后人。1997年,父亲去世后,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老战友、父老乡亲挤满了殡仪馆,这时她更加深刻感受到父亲是多么受人尊敬和爱戴。
严海莹说,父亲生前十分关心革命老区和家乡大亚湾的建设,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父亲的高风亮节、勤勉爱民一直影响着她。这些年来,她也经常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建设,与家乡的社区干部保持着联系。去年,她回到大亚湾并到父亲故居所在地探访,看到家乡从以前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滨海新城,她感到十分欣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极大努力,希望大亚湾发展得越来越好。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